近代散文 : 主要指清代道光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前后至“五四”前夕的古文。这一时期虽然仍以桐城派为正宗,但随着时代的巨变,新思想、新潮流、新的政治力量的兴起,开始出现新的散文潮流。桐城派古文奉唐宋八家古文为正宗,而受八股文的影响,已成为数百年不变之局。但是随着时代危机的日益严重,现实需要的却是各式各样的实际有用的经世之文,从而出现了古文的新趋向。鸦片战争前后,进步的古文即散文为这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服务。有不少作家,如冯桂芬和王韬,明白提出反对或抛弃桐城派古文。他们都是早期改良主义者。其时,又有太平天国散文。根据洪秀全的指示,彻底抛弃桐城派古文,提出文章革新。曾国藩在太平军革命起事前在京师作官,以他的门生幕僚为声势,先后相承,转相授受,使桐城派古文形成一个中兴时代。首先打破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局面,促进晚清新体散文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力量是新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是改良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思想解放,直抒己见,富于想象和瑰丽之词,打破了传统古文的程式定局。梁启超、谭嗣同等在思想上也都冲决一切罗网,寻求新的道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由于宣传的需要,文体趋向通俗化。随着日益变化的革命形势,各种流派的古文都是行不通的,通俗文更受到欢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通俗化为形式的新体散文进一步发展,终于过渡到“大众化”的白话文,代替了语、文分离的传统古文的长期统治。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