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嵩

    陆嵩 :

江苏元和(今苏州)人。连试不得举,以贡生官镇江府学训导。前后居镇江20余年。初游浙东西,曾入浙江学使幕。在镇江日,先后亲历中英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兵事。鸦片战争时,欲于丹阳组义军抗敌;太平军攻陷镇江后,则“募乡勇,随官军克复镇江城”(《清史列传》卷七十三)。身世寒素,又遭遇兵燹,目睹时艰,而“英伟有器识”,“学务宏览,持择精审”(朱绶《意苕山馆诗稿序》)。

诗集中有大量反映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事的诗作。在《禁烟叹》《悲吴淞为陈将军化成作》《感事》《闻和议有成夷船将出江去感而有作》《丹阳行》《听闽客谈厦门死事诸公本末纪之以诗》等诗中,将关切的目光投向遭受敌国欺凌的民众,表达抗击外族入侵的信念和决心,并对为国捐躯的死难将领倾注了崇敬和哀思之情。当太平天国兴起时,他一仍传统儒家文人的敌视态度,但其诗情立足点还主要基于哀叹神州、念及苍生,如“满目疮痍谁共恤,甲兵终望洗银潢”(《拟杜〈诸将〉》),“陆沉谁共叹神州,举目河山恨未休”(《感时》)。

诗歌的另一重大主题是反映民生疾苦。《驱疫》《苦雨》《查灾谣》《鬻儿行》《漕船行》《水灾叹》《饥民船》《熟荒谣》等诗,从天灾到人祸,揭示了晚清社会特别是江南地区民间苦难的现实及其根源,体现了诗人的深察眼光和悲悯之心。关注时事,叨念民生,完全出于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经国济世情怀。他一再表示其志其作是以契稷为楷模、以经世为目标的。“文本载道器,非求世苟悦”(《遣怀》),“我生志岂在岩谷,常念功名建白屋”(《长歌行》),都明确彰显了诗人有志于入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念以及服务于这种理念的诗学观。对于诗作诗风,其孙陆润庠评价:“诗格直逼杜陵,足为一代大家”(《意苕山馆诗稿跋》)。许多同代论者也认为陆嵩是“由玉溪以窥老杜”(《意苕山馆诗稿序》)者。陆嵩本人则自认趋步杜甫、韩愈、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的诗学路径,并且坚持真性情是作诗之本,所谓“性情不真诗何有”(《酬赵艮甫函即题所著〈乐潜堂诗〉后》),正是陆嵩诗歌成就的切当诠释。

另外,陆嵩还在其诗集中发表了许多对诗歌的真知灼见,即诗歌应恪守中正和平之诗格,以六经、风骚为范本,以忠孝、敦伦为教义,同时避免雷同,力戒剽窃。陆嵩正是尽力实践其诗歌主张,从而成为晚清诗坛的重要一家。有《意苕山馆诗稿》16卷。

《意苕山馆诗稿》卷一

为您推荐

《葛覃》

《葛覃》 :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毛诗序》称:“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孔颖达《毛诗正义》疏曰:“言在父母之家者,首章..

邓辅纶

邓辅纶 : 湖南武冈人。父邓仁堃时为江西按察使,从居南昌。5岁能诗,与弟邓绎齐名。13岁入州学,15岁补廪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咸丰元年(1851),入京会试,举恩科副榜,以助饷叙内阁中书。太平军下江南时,随..

陈沆

陈沆 : 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其祖士珂、父光诏皆为举人,历官州县。清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中进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初年曾充广东乡试正考官、礼部会试同考官,称得..

汪辟疆

陈书

陈书 : 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自少以文章知名,是晚清同光体诗派领袖陈衍的长兄。二十年,沈瑜庆总办两江筹防局营务处,应邀至其幕中协理文案。后沈瑜庆调掌皖岸、皖北督销局,亦随同赴任..

钱基博

钱基博 : 江苏无锡人。祖上累代教书。幼承家学,父诰兄诫,不离于典训。维新变法时期始接触“新学”,16岁撰《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撰《说文》刊于《国粹学报》。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曾入江西提..

《樛木》

《樛木》 :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毛诗序》曰:“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古代贵族一妻多妾,妻的地位最高,往往妻妾之间难容。《毛诗序》认为,文王后妃接纳并平等对待文王众妾。从具体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