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沫沙 :
原籍湖南长沙,出生于江苏江阴。1917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小读书时因崇拜郭沫若,且家乡在长沙,乃改名廖沫沙。1927年参加湖南学生联合会,任秘书干事。1930年7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初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抗战全面爆发后在长沙、桂林、香港、重庆等地参与编辑《抗战日报》《救亡日报》《华商报》和《新华日报》。1949年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北京分社第一任社长。20世纪50年代历任北京市委教育部长、统战部长等职。1966年5月10日,姚文元发表《评“三家村”》,诬陷邓拓、吴晗、廖沫沙为“反党集团”, 廖沫沙开始了被批斗、军事隔离监护和下放劳动的漫长的受迫害岁月。1981年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廖沫沙创作过一些剧本、小说,以杂文为主,尤以建国以后的杂文创作影响更大。1956年在《新观察》杂志开辟“乱弹杂记”专栏;1961年在《北京晚报》发表《“史”和“戏”——贺吴晗的<海瑞罢官>演出》和《有鬼无害论》这两篇后来惹祸的杂文;1961年10月至1964年底,《前线》半月刊设“三家村杂记”刊登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的杂文,署三人合用的笔名“吴南村”,廖沫沙刊文21篇。廖沫沙的杂文题材广泛,立意新颖,善于化用典故,鉴古知今,敢于直面现实的不足和问题,时见尖锐的批判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