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为吏之道》 :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挖掘十二座战国末至秦代的墓葬,其中十一号墓出土大量秦代竹简,总计1155支,内容为编年记、法律、文书、日书等共10种。其中一种开篇讲“凡为吏之道”,整理者因此名为《为吏之道》。共有51支竹简,简长27.5厘米,宽0.6厘米,每简分上下五栏书写。第四、五栏后面字迹潦草的部分,有可能是后来补写上去的。十一号墓主可能就是墓中出土的《编年记》中提到的叫“喜”的人,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本篇可能就是“喜”生前抄写的。收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由文物出版社于1978年11月出版,简体,横排,且只有释文和注释,没有图版;后于1990年9月重新出版,繁体,竖排,内容包括图版、释文和注释。
《为吏之道》是由文体、内容不同的七段文字拼合而成,第一、四、五段以四言韵语为主,第二、三段为杂言散语,第六段是八首成相辞,第七段附录两条魏律。除第七段外,前面几段基本围绕着“为吏之道”的主题,从为吏者应该具有的素养、对待民众的态度和处理事务的原则各方面,概括了当时社会对下级官吏的基本要求。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六段的八首成相辞,皆由三、三、七、四、七句式构成,每首的一、二、三、五句押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与《荀子·成相》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更加质朴和口语化,体现出民间通俗文艺的特点,说明“成相体”本是战国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可以用来宣传或训诫下级官吏,是《荀子·成相》篇艺术形式的来源和基础。
《为吏之道》的出土,展现了秦代韵文的特点和用途,特别为研究古代“成相体”提供了新的资料,体现这种民间歌谣体裁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