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论红楼梦》 :
1921年4月至7月,因受胡适《红楼梦考证》的影响,俞平伯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1922年2月至7月又陆续增订、整理成书,于1923年4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这是奠定他“红学”研究学术地位的首部专著——《红楼梦辨》。其后经过多年潜心修订,1952年改题《红楼梦研究》再版,1954年出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1958年出版《红楼梦八十回校本》。此外,1954年1月1日至4月23日,在香港《大公报》连续发表《〈红楼梦〉的传统性》《它的独创性》等38篇随笔,后结集为《读<红楼梦>随笔》。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
《红楼梦辨》作为其代表作,一大特色集中体现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是胡适《红楼梦考证》的中心论点之一,《红楼梦辨》则围绕“续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小说正文及脂评等内证,评价了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的不足,但并未全盘否定。对胡适的“自传说”做了补充论证,《〈红楼梦〉底年表》是最为明显的体现。做考证的同时还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鲜见迭出。如《八十回后的〈红楼梦〉》《〈红楼梦〉底风格》《札记十则》等。
从1923年4月《红楼梦辨》出版,到1952年9月改名《红楼梦研究》出版,将近30年的时间,他一直修正、修订。除作了大量文字的增删、改补之外,也有对早期“错误”观点的修正。一如《自序》中说,“错误包括两部分:本来的错误;因发现新材料而证明出来的错误”。尤其是“自叙传”说:“《红楼梦》至多,是自传性质的小说,不能把它径作为作者的传记行状看啊。”其实早在1925年2月7日他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对“自传说”进行了修正,至《红楼梦研究》,则完全抛弃了“自传说”。这种躬身自省,不断自我修正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因为种种原因,不同历史时期对其评价差异较大。
俞平伯诞辰100周年之际,石昌渝的《俞平伯和新红学》一文对其红学研究作出了公允评价:“胡适创立的新红学在俞平伯手里得到了完善,使新红学具备了全套的观念、方法和技术系统。”“重要的还不在结论本身,而是俞平伯对于红学的文学批评范式的设计。他把对作者本意的研究,看作是打开作品全部意义的大门。”(《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俞平伯在胡适的影响下,继承、修正、发展和完善了“新红学”体系,将《红楼梦》研究推向纵深。
《俞平伯论红楼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