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峰诗社 :
福州是明代文人结社的中心之一。正德初年,文学家傅汝舟与施世亨、王文旭等人曾成立古文会。当时正处刘瑾为首的“八虎”乱政时期,士人结社不免招物议之非,名列复古派“十才子”的郑善夫致信告诫诸友“端居守晦,以观时变”(《少谷集》卷十七《与城中诸友》)。古文会的具体情况不得详知,但不久后郑善夫以此为基础创立鳌峰诗社。
福州有于山,于山之顶有鳌峰。正德八年(1513),时任户部主事的文学家郑善夫因不满刘瑾伏诛后仍然嬖幸用事的局面,愤而辞官,在鳌峰下修筑草堂,建迟清亭,意指“俟天下之清”(《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本传)。郑善夫在京师是李梦阳、何景阳复古派集团中的核心成员,在福建当地是首屈一指的文坛领袖。他的回乡,出现了以他为中心的文人圈,八闽名士多聚焉。鳌峰诗社在这种情境下应运而生。
据王应山《风雅丛谈》,鳌峰诗社主要由10位诗人组成,除主盟的郑善夫外,另有林釴、高瀔、傅汝舟、郑公寅、施世亨、李铨、李江光、王文晦、王文旭,他们都是郑善夫的追随者,合称“十才子”(《少谷集》卷二十三《附录上》)。郑善夫《秋日偕诸子游鳌峰》描绘“一时贤士俱倾盖,满地萍踪笑举杯”(《少谷集》卷七),诗社盛况可见一斑。
在文学史上,鳌峰诗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闽中诗派再度兴盛的标志,而且是明中期倡导文学复古的重要力量。谢章铤谓“若闽之鳌峰诗社,则始于郑少谷、高石门、傅丁戊,继之者徐幔亭兴公兄弟、曹能始、谢在杭也”(《课余续录》卷二),肯定了它对后来结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