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林传甲)

    《中国文学史》(林传甲) :

林传甲著。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又字魁云。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教育家、地理学家、文学家。1904年被聘为京师大学堂文科教习,讲授《中国文学史》。1905年奉调黑龙江专办学务,为黑龙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16年因病辞职离开黑龙江,后又任蒙古教育研究会会长,《大中华地理志》总纂。病故于吉林教育官署。著有《湖南驿程记》《福建归程纪》《黑龙江教育日记》等。

原为林传甲担任京师大学堂文科讲习期间编写的讲义,是完全遵照1904年颁布的《奏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研究文学要义”的条款进行撰写的,1904年印行,1910年在《广益丛报》连载,1910年6月由上海武林谋新室出版。此书被认为是由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文学史著作,编者于开篇曰:此书是仿日本笹川种郎《中国文学史》之意以成。但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首先,体例不严。全书由16篇组成,每篇18章。第1、2、3篇主要是文字、音韵、训诂。第4篇是粗略的文学史纲。第5、6篇讲文法、修辞、作文。第7、8、9、10、11篇是经、子、史。第12至16篇是历代文章。作者将文章和学术都列入文学的范畴,认为文字、音韵、训诂是研究文学的入门之径,文学必须涉及文法、修辞和文章作法,必须以经学为中心。其次,受作者传统文学观影响,此书的内容只有文,不包含诗、小说、戏剧,尤其对小说、戏剧采取排斥的态度,取材范围狭窄。对作家作品的评介“必以周孔之语为归”,表现出鲜明的文以载道思想。再次,全书没有一条“历时”的主线贯穿首尾,虽然在第12、14、16篇谈到历代文章的源流变迁以及骈文文体之变,有一定的文学史意味,但从全书来看,史的意识不强。总体上说,此书是一部严格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的条文,匆匆草就的文学史讲义,在观念和方法上都较为保守。

为您推荐

《中国大文学史》

《中国大文学史》 : 谢无量(1884~1964),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四川乐至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4~1905年,任芜湖安徽公学文科教授。1909年3月~1913年4月,任四川学堂监督,并授词章一..

《中国韵文概论》

《中国韵文概论》 : 梁启勋(1876~1965),字仲策,梁启超仲弟。广东新会人。词人、词学家。1893年入万木草堂。1902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后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归国后任中国银行驻京监理官、币制局..

《中国诗史》

《中国诗史》 : 陆侃如(1903~1978),祖籍江苏太仓,生于江苏海门。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1929年,二人结婚,共同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35年均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辗转多地..

《中国小说史》

《中国小说史大纲》

《中国小说史大纲》 : 张静庐(1898~1968)。现代著名出版人,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较大贡献。主要著述有《中国小说史大纲》《中国的新闻记者》《在出版界二十年》《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及续编、补编等。全1册..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 天僇生(1880~1913),原名王钟麒,字毓仁,一字郁仁,号无生、天僇生、益厓、大哀、述庵、一尘不染等。安徽歙县人。曾任《神州日报》《民呼报》《天铎报》《独立周报》主笔,宣统二年(1910)..

《南北朝文钞》

《南北朝文钞》 : 彭兆荪编选,徐达源参校,嘉庆四年(1799)刊行。彭兆荪(1769~1821),字湘涵,又字甘亭,晚号忏摩居士,江苏镇洋(今太仓)人,清代文学家。彭兆荪工于诗与骈文,诗多幽忧之旨、沉郁之作,清深渊雅;骈文崇雅去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