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
江苏省金山县张堰(今属上海金山)人。为人“敏而好学,晨夕攻读,自经史词章,以及百家诸子,罔不参稽博考”(高镠《高天梅先生行述》)。早年支持维新变法,后转而支持革命,矢志推翻清廷,再造新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叔高燮、弟高增主办《觉民》期刊,旨在“思改新中国”。次年,在上海《警钟日报》撰文反清,与刘师培、陈去病等人论交。三十一年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同年,在横滨结识孙中山,参加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被推举为同盟会江苏分会长。从此更自觉地鼓吹反清革命,先后主持《醒狮》《复报》等刊物,极具批判锋芒与战斗力。并创办中国公学、健行公学、钦明女学等学校,培养革命青年,宣传反清思想。与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共同创建南社,为南社领袖之一,当选南社庶务员与《南社丛刊》诗选编辑员。这一时期,创作大量爱国诗歌如《爱祖国歌》《光复歌》《唤国魂》《新少年歌》等,并伪造20余首“石达开遗诗”,为革命风潮推波助澜。辛亥革命后,革命意志渐趋消沉,在孙中山的革命政府与北洋军阀间摇摆不定,曾南下参加孙中山的护法政府,也参加过北洋军阀的国会。更由于在1923年参与曹锟贿选总统,成为“猪仔议员”。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旧友在《民国日报》上发表《旧南社社友启事》,指责其“贿选祸国,辱及南社,不再承认其社友资格”。高旭从此郁郁寡欢,1925年在家乡病逝。
高旭诗歌氤氲着充沛的时代气息,“观其集中,至于种族之际,长谣短讽,口诛笔伐,可谓尽心焉耳矣”(高基《天梅遗集序》)。更有傲视千古,吞吐风云的豪放之概,洵领一时风骚。其中以歌行体最为擅长,语言跳浪恣肆,极有感染力,惜略欠锤炼。晚年诗歌偏于消沉,多缠绵悲凄之风。诗集由其从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16卷,另有《变雅堂三十年诗征》《愿无尽庐诗话》等。今人整理有《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高旭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