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副刊》 :
自1941年9月16日~1942年3月30日,《解放日报》开辟《文艺》副刊,共出111期。在这前后,虽然不标明副刊名目,但辟有专门发表文艺创作和评论的版面。
《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1947年3月27日)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延安出版的机关报。初仅两版,于第二版辟不定期的文艺栏,丁玲主编。发表过欧阳山的《马列主义和文艺创作》、周扬的《文学与生活漫谈》等文章,以及艾青、何其芳、柯仲平、刘白羽、周立波、柳青、黄既、孔厥等的诗歌和小说。1941年9月16日后,《解放日报》增为4版。自此日起,于第4版辟文艺副刊,亦不定期,仍由丁玲主编。第100期后,改由舒群主编。1942年4月1日起,《解放日报》调整版面,将各副刊合并为综合性副刊版,艾思奇任副刊部部长。文艺副刊停刊,仍恢复不定期的文艺栏。除丁玲、舒群外,先后负责或参加文艺副刊和文艺栏编辑工作的,有陈企霞、雪苇、白朗、陈学昭、周立波、林默涵等。
丁玲在1942年3月12日文艺副刊《编者的话》中,申述副刊编辑宗旨:“一、团结边区所有成名作家;二、尽量培养提拔青年作家;三、反映边区各抗日根据地生活及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战斗;四、提高边区文艺水平。”文艺副刊发表的作品以创作为多,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杂文等,也发表一些理论批评文章和外国的,主要是苏联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延安的知名作家大多在这里发表过作品。也刊登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作家,如茅盾、胡风等的作品。文艺副刊载有萧三纪念高尔基的文章,周扬、胡风、萧军等纪念和研究鲁迅的文章,以及周扬、李初梨等评论郭沫若和他的创作的文章。对延安一些有影响的文艺活动,如话剧《带枪的人》的演出,华君武等举办的讽刺画展,都发表过评介文字。它对反映边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思想风貌,活跃延安的文艺生活,起过积极的作用。
文艺副刊曾经注意提倡写杂文,先后发表了丁玲的《我们需要杂文》、罗烽的《还是杂文的时代》等文,这些作品加上文艺副刊上登载的一些讽刺性小说,使副刊在当时延安文艺界和青年中引起了较大的注意和反响。
在1942和1943年间,文艺栏为配合文艺整风运动发表了恩格斯致哈克纳斯信的片断、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鲁迅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在延安中央研究院开展对王实味的批判中,文艺栏发表许多文章,批驳王实味在文艺副刊上发表的杂文《野百合花》,也批判了他的《政治家•艺术家》等文,还曾就杂文问题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的文章。如金灿然的《论杂文》,提出不应把杂文的任务局限于讽刺,杂文的灵魂是作者的立场,而不是讽刺。对前一时期根据地竞演大型话剧的“大戏热”,对文艺副刊上某些作品中的不健康的思想倾向,进行了商榷性的分析、评论。1943年后,还刊载作家们学习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贯彻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体会、心得文章、评论。
《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和文艺栏,虽然篇幅不大,但它是根据地的重要文艺阵地。先后在这里发表的著名作品有何其芳的《歌六首》、孔厥的《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艾青的《向世界宣布吧》、丁玲的《田保霖》、马可的《夫妻识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还转载了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但文艺副刊停刊后的文艺栏,以发表理论批评文章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成为这些文章的共同追求。先后发表和转载的重要文章有郭沫若的《向人民大众学习》、陆定一的《读了一首诗〈王贵与李香香〉》、周扬的《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关于政策与艺术》《论赵树理的创作》,以及介绍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艺思想的《唯物主义的美学》等。对根据地出现的一批最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如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歌剧《白毛女》,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小说《李有才板话》《吕梁英雄传》等,文艺栏发表许多评介文章和作者的创作经验谈,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对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推动根据地文艺创作的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