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 :
河北丰宁人。卒于河南安阳。1933年随家到北平。先后读过中学、高级师范及工学院补习班,其间投入抗日救亡爱国学生运动,同时开始写诗。1937年在山西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初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发表长诗《毛泽东之歌》。抗日战争后回家乡丰宁县任县长。1948年后,从事地方行政工作和新闻编辑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调任中南地区,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笔名“马铁丁”在报刊《长江日报》上开辟了专栏《思想杂谈》。1951年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土地》。1954年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先后任理论处处长、文艺处副处长,主管电影工作。1955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任秘书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并开始专业文学创作。1959年因创作《望星空》受到批判。1962年后,受聘为《人民日报》特约记者。“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76年在河南考察期间去世。
他的诗集主要有《平原老人》(1951)、《投入火热的斗争》(1956)、《致青年公民》(1957)、《雪与山谷》(1958)、《鹏程万里》(1959)、《月下集》(1959)、《两都颂》(1961)、《将军三部曲》(1961)、《甘蔗林——青纱帐》(1963)、《昆仑行》,以及《郭小川诗选》(1977)、《郭小川诗选续集》(1980)。他又长于杂文和评论,著有《思想杂谈选集》(署名马铁丁,1956)及《针锋集》(1958)。另有《小将们在挑战》《旱天不旱地》等通讯报告文学作品。200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有《郭小川全集》。
郭小川被誉为“战士与诗人”,创作丰富多样。①他以热情奔放的政治抒情诗关注现实生活,歌颂山区林区工人、边疆海防战士,情感炽热豪迈,诗风刚健高昂。以《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致青年公民》《祝酒歌》《厦门风姿》《三门峡》《甘蔗林——青纱帐》等作品为代表。②塑造了人民战争年代血肉丰满的高级将领形象,也表现了诗人在政治运动热潮中的迷惘和独立思索精神,以及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抗争精神。如《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叙事长诗,以及《望星空》《致大海》《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抒情诗。他的诗歌具有构思精巧、风骨遒劲、语言铿锵等特色,多运用楼梯体和新辞赋体等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