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
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陈维崧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父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明亡(1644)时,陈维崧仅20岁。身世飘零,游食四方,与一时名流如吴伟业、冒襄、龚鼎孳、姜陈维崧画像宸英、王士禛等,唱和往来,与朱彝尊尤其接近,两人在京师时切磋词学,并合刊《朱陈村词》。
陈维崧为清初“阳羡词派”领袖,存词数量极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的苏(轼)、辛(弃疾)派。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说:“取裁非一体,造就非一诣,豪情艳趍,触绪纷起,而要皆含咀酝酿而后出。”虽嫌夸张,但陈维崧以豪放为主,兼有清真娴雅之作,是为事实。《湖海楼词》最为可贵的,是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如〔贺新郎〕《纤夫词》,写清兵征发10万民夫替战船拉纤,情状激郁。〔南乡子〕《江南杂咏》揭露官府对劳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恶。此外多写自己的怀才不遇及国家兴亡之感,如〔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醉落魄〕《咏鹰》、〔夜游宫〕《秋怀四首》、〔夏初临〕《本意》、〔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等,伤时感物,豪放苍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此外,〔念奴娇〕《读屈翁山诗有作》,雄奇壮阔,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来,口语入词;也显示出他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望江南〕〔南乡子〕等组词,以清新笔调,写江南、河南的风光和社会生活,反映出他词题材广阔的特点。其词的缺点是有时倾泻过甚,一发无余,稍嫌轻率。
陈维崧亦能诗,但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其骈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湖海楼骈文》有167篇,毛际可作序评“言情则歌泣忽生,叙事则本末皆见。至于路尽思穷,忽开一境,如凿山,如坠壑”。其骈文自庾信、王勃而来,兼收并蓄。《与芝麓先生书》《余鸿客金陵咏古诗序》《苍梧词序》等,皆跌宕悱恻,典丽富赡之中见雄厚之气,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于清代骈文的复兴有引领作用。
著有《湖海楼全集》51卷。诗文集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由陈振鹏、李学颖校补的《陈维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