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1818~1885)

    金和(1818~1885) : 近代诗人。字弓叔,别字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早年读书江宁惜阴书院,以能文著名。但为文"不求合程式",长期应举不中,乃放情诗酒,近于狂。鸦片战争中,他坚决反对外国侵略。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江宁,他潜逃出城,曾向清军提供情报,劝说反扑。此后主要在长江下游和广东一些地方坐馆,为幕僚。光绪初年,应聘入上海招商局。
  金和被称为"振奇人",敢于指点时事,傲视公卿。思想也较为开通,能接受西方传来的科学知识。在招商局中,他赞许商股承办,并憧憬"他日中国之商人或者亦与外国商人共有外国之海"(《朱公行状》)。
  金和亲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兵刃死亡,非徒闻见而已,盖身亲之"(谭献《来云阁诗序》),因而诗歌内容富于现实性,但思想倾向较复杂。他在太平天国起义前所写的诗原已全部散失,后来追忆重写了百余首。其中写"英夷犯江之役"的《围城纪事六咏》,讽刺和抨击统治阶级屈膝投降,表现了反侵略的爱国精神;《印子钱》、《苜蓿头》等则反映了残酷剥削,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心。他现存的诗多数写于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后,不少篇章都是攻击起义军和写他家破流亡之感。但由于他对清军的腐败有深切的感受,也有些诗如《军前新乐府四首》、《双拜冈纪战》、《兰陵女儿行》、《烈女行纪黄婉梨事》等,有力地揭露了清军勒索、蹂躏人民的罪行。他还有一些艳情诗词,则是他纵情声色生活的反映。
  金和的诗在艺术上有一定创造精神。他善于以古体叙事,不拘于传统格调,以散文句式,平易的语言,汩汩叙来,痛快淋漓。他的叙事诗中往往截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场景突出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及运用夸张、幽默的笔墨,使诗含有深刻讽刺意味,对古典叙事诗有所发展。他的外祖父是吴敬梓的堂兄,曾于同治年间为《儒林外史》作跋,金和的讽刺艺术颇受该书启发和影响。梁启超称其诗"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秋蟪吟馆诗钞序》),"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清代学术概论》)。金和的文流传不多,但也别具特色。笔端饱含感情,又善于点染琐事细节,使笔墨传神,楚楚动人。只是喜用僻字、古字、假借字,颇不便读者。
  有《来云阁诗稿》,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1914年金氏后人重刊金集,诗集名为《秋蟪吟馆诗钞》,共7卷。又得词66首,刊为《来云阁词钞》;《文钞》1卷,附于《词钞》后。

为您推荐

金代文学理论批评

金代文学理论批评 : 金代的文学批评,主要针对当时颇为活跃的形式主义文风。在金代文坛上,由于卢仝、李贺和江西诗派作品的某些消极方面对一些作家的不良影响,刻意追求尖新险怪的倾向比较突出,周昂、赵秉文、元好..

金代文学

金代文学 : 金与南宋对峙。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具有质朴刚健的气质,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副,风骨遒劲;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以自己独具一格的风貌出现..

蒋智由(1866~1929)

蒋智由(1866~1929) : 近代诗人。字观云,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出身寒素。甲午战后,力言变法,"志欲救天下,起国家之衰敝"(《何蒙孙先生颂华六十寿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冬,渡海赴日本,先是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

《今古奇观》

蒋士铨(1725~1784)

蒋士铨(1725~1784) :   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辞官后曾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蒋士铨是乾、嘉时期一个有影响的..

《解放日报》副刊(延安)

《解放日报》副刊(延安) : 现代报纸副刊。自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3月30日,《解放日报》开辟《文艺》副刊,共出111期。在这前后,虽然不标明副刊名目,但辟有专门发表文艺创作和评论的版面。   《解放日报》(1941..

江总(519~594)

江总(519~594) : 南朝陈诗人。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