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永善堂首事启

    致永善堂首事启 : 启者:赈济事宜,全为四乡贫苦农夫起见。此次清查贫户,凡不耕而食及游手好闲之人,均不必列入。盖事体甚大,赀本太少,不能不节用也。计赈济经费,必须筹备二万串左右方能足用。县署已倡捐钱三千串,又禀奉上宪批准动用厘仓存谷,约可值钱四千余串,又经堂内首事捐钱一千串,统计不过八千串,此外尚短钱一万串。城内虽尚有数家可向劝办,然所短甚多,不能不向四乡富户筹办。查乡间殷实之家,虽偶遇歉收,并无所苦,且捐赈是今冬明春最要紧之事,若不及早筹备,转届严冬,老弱冻饿而死,固堪痛悯;少壮因饿滋扰,亦当预防。是富户之捐赈,不徒救人,亦以自卫也。不佞忝任斯邑,前后已经六年,平日之禁绝苞苴,此固人所共知,可以自信者。即以地方公事而论,从不肯累及乡间,如两次劝办捐输,皆力请停止。又如团练事宜,从前有一京员回籍,借团练之名肆行敛费,亦破除情面阻止之,从未敢头会箕敛,有伤地方元气。再如永善堂一举,乃邑中一大善事,只有城内诸君助成,并未请乡下写捐。且现在筹办转运平粜谷米,共用二万余串,亦只县署与在城诸君任之,更未谋及乡间。自问所以体恤乡间富户之事,无微不至。今因筹办四乡赈济,初次向在乡富户启口乞助,谅不至拂我所请。至其余中等富户,更不勒派捐输,任其量力乐助。纵所助者只敷救活一人之资,亦所深愿。俗所谓救得一人是一人也。或者曰:博施济众,尧舜犹病,何敢轻言赈济?然不佞私心自揣,只要清查户口,毋稍冒滥,合计一县之中,极贫者总不过三五千户,二三万丁口。以所筹之数樽节支用,何至不能救活乎?抑更有说者,前在山东闻诸父老言曰:有一年黄河溃口,地方被水,官绅共筹赈济。正在无从下手,忽一授童馆蒙师鸠集门徒,得钱数十串,称欲办赈。众人无不哂其迂,蒙师曰:无笑为也。人之赈济,或赈一省、一府、一县,再或降而只赈一乡、一里,此皆赈事之最大者。我固不能,我且筹其小而近者。于是就所居附近之邻居,查得贫户四五家,极贫之户三两家,照古法赈之,百日内竟赖全活。此真有心人也。倘能人人均如此存心,群相踵起,有十分之力尽十分,有一分之力亦尽一分,众力聚,自事易成矣。区区私衷,务祈代向助赈诸君子剀切劝导,不胜感祷之至。
再启者:四乡各处,不及分函寄致,特请贵堂将前函照缮多张,分寄四乡绅士,照信办理。至劝捐印簿,只此一本存在永善堂内,并无第二本印簿。出外写捐,此意尤须告知四乡。至劝捐、催捐、收捐,县署断不派差下乡追逼,亦不派号吏持名帖催唤,总恐或有扰累也。想乡间各富户皆当激动善念,源源来城捐助赈事,不患无成也。

为您推荐

久旱不雨,筹办转运,谕贫民各宜安分,听候拯救,不许藉荒滋事示

久旱不雨,筹办转运,谕贫民各宜安分,听候拯救,不许藉荒滋事示 : 为示谕事。照得县属自五月以至于今,未得大雨,禾苗受旱。又值青黄不接,凡属平民,求食本甚为难。此本县所深知,深为尔贫民怜悯,自当设法拯..

禀抚藩宪以准发应领之款归并现在剩余加赈一月

禀抚藩宪以准发应领之款归并现在剩余加赈一月 : 敬禀者:窃照卑县筹办赈务,业将办理情形陆续驰禀宪鉴在案。查卑县城乡共设二十九厂,每厂遴派绅耆经理,均各妥适。惟北路孟公山一厂有一二不肖武生,徇..

附赈票式

附赈票式 : 年 月 日 给 本 户 凭 票 领 赈 应 赈 今 查 得 贫 一 户 某 县州 为 照 票 事 县州 年 月 日 存 此 备 查 应 赈 今 查 得 贫 一 户 某 县州 右赈票,当幅之中填..

访问贩米各商私用小斛欺骗贫民,查禁后如敢仍前作弊定行拘究牌示

禀抚藩厘局宪,现在极贫之户非平粜所能补救,请将永州厘局原买备荒谷石准归

禀抚藩厘局宪,现在极贫之户非平粜所能补救,请将永州厘局原买备荒谷石准归赈济支用 : 敬禀者:窃卑职前因卑县本年夏雨愆期,秋收歉薄,米价腾贵,禀奉宪台批准,由卑职刊发护票,饬绅分赴上下游产谷地方,周..

捐办积谷支销经费清账

捐办积谷支销经费清账 : 同治七年分,各镇地保收捐辛费(每亩贴钱一文),共钱五百五十千七百七十四文。由各保缴捐扣支,不经局手。 同治七年分(自十一月设柜开局收捐,至八年七月截数撤局),共支积谷捐..

附夹单禀*

附夹单禀* : 敬再禀者:窃查本年夏雨愆期,合郡皆然,惟卑县西北两乡为最甚,宁道次之,其余亦间有花干之处。当六月初间,米价陡涨,各处贫民赴广西逃荒者,竟不下万余人。闻蒙刘中丞念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