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 : 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但它的影响所及,几乎遍及全球。它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艺术上,它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绘画、雕塑和音乐。
佛教音乐多用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用以歌咏赞颂诸佛菩萨,称为“梵呗”。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梵语和汉语的不同,使呗赞出现困难,于是就根据汉语的特点,吸收华夏的音乐素材,对佛乐进行改造,这样,就有了中国的佛教音乐。
传说最早制作佛乐的,是曹操的儿子、著名诗人曹植。晋刘敬叔《异苑》载:“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尝登鱼山,闻崖岫有诵经声,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造。”所以中国梵乐又称“鱼山梵唱”。
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佛教非常兴盛。南北朝时的梁武帝,不仅大宏佛法,而且亲自创作了《善哉》《大乐》《灭过恶》《除爱水》等十首佛曲,在宫廷中设“法乐童子伎”,使“童子倚歌梵呗”(《隋书·音乐志》)。他还首创了“无遮大会”和“盂兰盆会”,为佛教音乐的表演和传播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当时的寺院中,随时都是“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洛阳伽蓝记》)。唐、宋时期,佛教音乐更盛。唐代寺院为宣扬佛法,有定期的讲唱,特别是针对一般人的“俗讲”,影响非常之大。韩愈《华山女》诗说:“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姚合《听僧去端讲经》诗更说:“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几乎是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当时最著名的俗讲僧人文溆讲经时,“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教坊效其音调,以为歌曲”(唐赵磷《因话录》)。当时就已经有了《普光佛曲》《弥勒佛曲》《药师琉璃光佛曲》《释伽牟尼佛曲》《阿弥陀佛曲》《观音佛曲》和《四天王》《戒香》《定香》等佛曲。
从唐到明,佛教音乐不断吸收民间音乐的营养,使它得到空前的发展,并逐步完善,变得更加优美动听,也变得更加中国化。
佛教音乐是帮助僧众修行礼拜和向善男信女宣传佛法的。它的宗旨是“劝人为善”,就连一点也不懂佛教的人,也知道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这些最简单的道理。佛教是主张“四大皆空”的,它修行的中心是“寂灭”,所以,用以宣扬佛法的佛乐,大都是恬静而平和的。从宗教的意义上说,它使你在宁静中领悟到禅的真谛;从功利的目的看,它使你心气平和、血脉畅达,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从审美的角度讲,它使你在内心的观照神会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得到极高的审美享受。

为您推荐

小舞

小舞 : 小舞,是周代雅乐中重要性仅次于“六乐”的六个乐舞。因为六乐又被称为“大舞”,所以这六个乐舞被叫做“小舞”。《周礼·春官·乐师》说:“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

小曲

小曲 : 小曲是明代兴起的一种通俗演唱形式,它是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又被称为“俗曲”,实际上就是明、清时期的通俗歌曲。 原汁原味的民歌,是下层百姓歌唱生活、抒发情感的艺术,尤其..

角 : 角,就是牛羊的角,就像乐器中的“贝”就是海贝一样。流行于汉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它没有音孔,只能吹奏单音,所以最初恐怕也没有把它当作乐器,但是,汉代的军乐和卤簿(仪仗)乐队中却用上了它,而且..

大曲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 : 潮州音乐是广东潮州地区各类民族器乐的总称。它的最大特点是保留了许多唐、宋宫廷雅乐和燕乐的内容。南宋末年,文天祥的抗元队伍到过潮州,陆文夫等保护宋代最后一个小皇帝也逃到潮州,大..

六乐

六乐 : 六乐是周代人盛称的“六代之乐”的简称。周代人记载的黄帝、尧、舜、禹、汤和周武王之乐,统称为“六代之乐”。《周礼·春官·大司乐》说:“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即《咸池..

散曲

散曲 : 词到宋末,很多都已经不可歌了,一方面是文人创作过分雅化,已经丧失了词的通俗性和生活化特色,已经远离了广大民众,成为少数文人雅士案头的玩物。一方面,是旧谱的零落。就是可歌之词,大多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