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
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同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持编纂。
1982年1月1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提出动议,拟在全国普查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歌、民谣集成》《中国谚语大观》。1983年4月8日召开会议,确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总主编为周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为钟敬文,《中国歌谣集成》主编为贾芝,《中国谚语集成》主编为马学良。1984年3月10日,召开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会议,具体制定三套集成编纂的指导思想、体例要求和组织工作等问题,确定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规模及实施要求为:每省区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省卷本3卷,全国总计90余卷;每部省卷集成字数为100万至150万余字;各省卷收录作品自省内地、市、县所编基础资料卷中遴选。1986年5月,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纳入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编纂的艺术集成志书,统称十套集成志书,列入国家“七五”重点项目。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和全面性“三性”原则,强调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科学选编、力求完备。据统计,全国各地先后有数十万人次投入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普查和采录工作,历时十余年,共采录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各数百万篇(首),发现并登记民间歌手、故事家万余人,发现口头文学活跃、故事家密集的“民间故事村”两个,即河北省藁城市的耿村、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伍家沟;发现久有制谜、猜谜传统,当地半数以上居民皆擅长此道的谜语村1个,即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青林寺村。各省市、地、县先后编纂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资料卷(多为内部印发、部分公开出版)4000余卷,文字总量达数亿。
1987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开始编纂省卷。省卷作品从省内地、市、县基础资料卷中精选并补遗,体例上要求以概述、类序、附记、注释、图片等形式对作品及其背景予以总体说明,同时要求配附相关图表与索引。三套集成因体裁不同,对省卷附录图表与索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要求附有本省重点神话、传说分布图,常见故事类型分布图,民间故事家简表,县(区)资料本、市卷本索引,常见故事类型索引等;《中国歌谣集成》省卷要求附有本省主要歌谣种类分布示意图,主要曲谱简介,主要歌手简介,方言简表,少数民族歌谣常用字音义表等;《中国谚语集成》省卷要求附有本省谚语普查示意图,谚语方言词汇释等。每部省卷都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定稿。虽然省卷编纂体例有统一要求,但因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三套集成各省卷之间仍显现出不同的区域与民族特色。整个编纂出版工作历时20余年,至2009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省卷全部出版,总计90卷,1.2亿字。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学集大成者,上述成果被誉为“世纪经典”和“文化长城”,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散落的口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有形的文化财富。这一文化工程的实施,为中国民间文学构建了一套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普查标准和分类体系,对民间文学的普查采录、搜集整理、翻译、资料管理、作品分类编码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民间文学搜集、编纂、研究方面的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全面发展。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