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碑 北魏 郑道昭

    郑文公碑 北魏 郑道昭 :

(北魏) 郑道昭 《郑文公碑》


北魏著名的摩崖刻石《郑文公碑》很有点与众不同。此碑先是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又再重刻。于是《郑文公碑》就有了内容差不多、书法也相同的两块。为了区别,就把先刻的称为《郑文公上碑》 ,后刻的称为《郑文公下碑》。因为石质的原因,《下碑》较《上碑》完整。
碑是谁写的,碑文上没有写,现在都认为是郑道昭。郑道昭是碑主郑羲(即郑文公)的儿子,是著名的书法家,为自己的父亲书丹,当然是应该的。还有一个理由,两碑和郑道昭在云峰、天柱等山的题名、题诗风格一样,所以清代阮元就认为书者就是郑道昭。
《郑文公上碑》字小,字多漫漶,难以辨识; 《下碑》字大,且多完好,通常所谓《郑文公碑》一般即指《下碑》。《郑文公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剌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北魏永平四年(511)刊立。郑文公,郑羲称号,故别名《郑羲碑》。碑高2.65米,宽3.67米,为山中诸刻石之冠。碑文正书五十一行,行二十九字,计一千二百四十三字,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羲生前事略,其书法谨严浑厚,刚劲秀美,堪称一代名作。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说: “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 《郑文公碑》 《刁遵墓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 由于石质坚硬,刻工精巧,虽距今一千多年,依然字迹清晰,点画棱角分明,全碑除残损几字外,余皆保存完好。堪称书苑奇葩。

为您推荐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 二王书风的正宗传人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手写了八百本《千字文》,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 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行十字。据说唐..

泰山刻石 秦 李斯

泰山刻石 秦 李斯 :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经六次东巡。为了炫耀他的文治武功,在泰山、琅琊、之罘、碣石、会稽、峄山六处七次立碑刻石。刻石均为李斯所书。这些刻石,无非是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本..

岳麓寺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唐 李邕 :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以行书书碑的首创者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位极爱书法的皇帝,留下了《温泉铭》和《晋祠铭》两个用行书书写的碑。此后,以行书书碑就多起来了,其中最有名的..

史晨碑 汉 佚名

石门铭 北魏 王远

石门铭 北魏 王远 : (北魏) 王远 《石门铭》 汉中褒斜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道,历时六年而成,古称“石..

石鼓文 周 佚名

石鼓文 周 佚名 : 这个称呼我们已经习惯了,但是,有时它很让人困惑。石鼓,这里是指 “猎碣” ,即秦代刻有记述秦君游猎之事的四言诗的十个鼓形石,而《石鼓文》,是指刻在石鼓上的文字。 这十个鼓形石..

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 褚遂良

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 褚遂良 : 唐太宗时,高僧玄奘法师(唐三藏)为弘扬佛法,历尽千辛万苦,到天竺(今印度)学习,求取真经,经历十七年,终于带回大量佛教典籍。他在慈恩寺内建大雁塔,以保存经书,并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