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盐为后

    无盐为后 : 刘向《新序·杂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齐宣王时,齐国有一个名叫无盐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所以都三十岁了,还嫁不出去。有一天,她要求面见齐宣王,而且对齐宣王说,她想成为宣王的妃子。当时宣王正与群臣在渐台饮宴,大家听了以后,都掩口而笑,觉得这个女子的脸皮也太厚了。齐宣王召见无盐,问她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无盐说她善隐,齐宣王说:“这是我所喜爱的。”第二天,就召无盐对隐。但是,无盐来了以后,并不以隐对,而是“扬目、衔齿、举手、拊肘”,反复做了好几次。这等于是打了个哑谜。齐宣王只好请她进言了。于是无盐列举了当时齐国处在秦、楚等强国之间,但内聚奸臣,贤者伏匿,而齐王却高筑渐台,以白玉黄金、翡翠珠玑为饰,谄谗邪伪立于朝,而酒浆流湎,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政,所以已是非常危险了。后来,《东周列国志》解释无盐的哑谜说:
扬目者,代王视烽火之变;衔齿者,代王惩拒谏之口;举手者,代王挥谗佞之臣;拊肘者,代王拆游宴之台。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一则哑谜。齐宣王被震惊了,“罢女乐,退谄谀”,“选兵马,实府库”,终于使齐国成为强国,无盐也被立为王后。

山东出土壁画《无盐女钟离春》

为您推荐

制谜的基本要求

制谜的基本要求 : 猜谜时候,我们都是先看谜面,再看谜目,如果有谜格,还要注意谜格,然后再根据这些来猜出谜底。制谜的过程,与此刚好相反。制谜的时候,往往是先寻找谜底,从众多的字、词、句中找出有..

别解

别解 : 这是谜语,尤其是灯谜中最常见的手法,我们在介绍制谜方法的时候已经作了介绍,正因为它利用的是汉字的多音和歧义性,所以,有很强的隐蔽性,使谜语产生出一波三折的效果,而当你豁然开朗,找到正..

常用谜格

常用谜格 : 谜格的出现是很早的,但是,到明代才被规范命名,最早的谜格以所谓“广陵十八格”为代表,不过十多格,而到晚清时期,猛增到四百余格,其中许多非常生涩,不利于谜语的普及和发展,民国以来,才..

最早的谜语

反面会意

反面会意 : 这种方法又称为“反扣法”“反射法”“反演法”等。它的特点是谜面并不直接与谜底发生联系,或者说,谜面谜底不从正面发生联系,而是要从反面去猜想,谜面说东,谜底在西;谜面说上,谜底在下..

宋代的谜语

宋代的谜语 :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谜语空前繁荣的时代。 宋代的文人生活优厚,所以更多地留意于游戏一类的杂学,猜谜就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秦观等,都有许多制谜..

谜语的基本结构

谜语的基本结构 : 谜语和灯谜,至少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比如: 潺潺流水 (打字一)* 这一则灯谜中,“潺潺流水”就是“谜面”,它以隐语的形式书写出来,供猜谜者去分析联想,寻找隐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