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句和拗救

    拗句和拗救 : 虽然近体诗对平仄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但是,为了不以辞害意,很多时候,在诗歌中都会出现一些不合平仄的句子,或当平而仄,或当仄而平,甚至一流的大诗人都在所难免。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五绝应该是五言平起仄收式,首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字“烟”当仄而平。

  三绝句(之一)
杜 甫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这首七绝应该是七言平起平收式。第二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字“与”当平而仄。第四句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字“女”当平而仄。
这样的句子就叫“拗句”。
有的诗人故意大量使用拗句,失对失粘很多,这种诗,被称为“拗体”。许多诗人都写过拗体诗,杜甫和宋代的苏轼尤其爱写拗体诗。
我们来看下面一些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二句与第三句失粘。这首七绝是平起平收式,第二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当粘,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劝君更尽一杯酒”,平仄是“仄平仄仄仄平仄”,几乎成了“对”,而不是粘了。

  暮 归
杜 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这首七律是平起平收式。第一句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四字“梧”当仄而平,第六字“鹤”当平而仄。第二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字“柝”当平而仄。第五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字“渡”当平而仄。第六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字“归”当仄而平。第七句失粘,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现在是“平仄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第六字失粘。这是比较典型的拗体诗了。
一般来说,拗句是不允许出现的,但是,有时候又不能以辞害意,有的句子,虽然不合平仄要求,也就是许多人老挂在嘴边的“出律”了,但是文意俱佳,几乎不可移易一字,这种情况不仅允许,而且有的还是千古绝唱。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最美的意境就是“云深不知处”。这一句的平仄应该是“平平仄仄平”,但是第四字“知”当仄而平,不合律。这一个字又不可移易,换成任何一个字都不行。
拗句是可以补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句中自救,一种是对句救。
先说一说孤平的救法。
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句式,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那么除了末尾一个平声外,就只有一个平声,成了孤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也成了孤平。一般的救法是,五言“平平仄仄平”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将第三字换成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比如皇甫曾的《淮口寄赵员外》第二句“暂停鱼子沟”,本来平仄应该是“平平仄仄平”,但第一字“暂”是仄声,所以第三字本应该是仄声,改用为平声的“鱼”字。这样,除了句尾的“沟”字平声外,句中有“停“和“鱼”两个平声字,就不算孤平了。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字,一般的救法是将第五字仄声换为平声字,就成“仄仄仄平平仄平”。比如钱起的《秋夜送赵冽阳归襄阳》诗的第一句“斗酒忘言良夜深”,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但是第三字“忘”用了仄声字,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所以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现在用了平声字“良”,这样,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其实古人也有许多孤平不救的。比如戴叔伦《送友人东归》“出关送故人”,第一字当平而仄,但第三字仍然用仄声字“送”。
再说一说拗救。
先说一说句中救,也就是本句自救。方法是在出现拗句以后,在本句中其他字改变平仄安排。
比如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应该是七言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但第六字“时”字当仄而平,于是就把第五字本该是平声的字改为仄声字“旧”,成为“平仄平平仄平仄”。
再比如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第六字“诗”当仄而平,于是就把第五字当平的字换成仄声字“动”,成为“平仄平平仄平仄”。
另一种是对句救。比如杜甫的《崔氏东山草堂》“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忙”句,上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第二字当仄而平,成了“仄平仄平平仄仄”,对句本来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但第二字当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日”,成为“仄仄仄仄平平平”,救上句的拗。
再比如韦应物的《登楼》“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上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但第四字当仄而平,成了“平平仄平仄”,于是,下句第四字当是平声,而用了仄声字“蹉”,成为“平仄仄仄平”,救上句的拗。
其实古人做诗,有时出现了拗句,也不一定要救。比如杜甫的《复愁》“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上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现在是“仄仄仄平仄”,当然没有自句救,下句也没有救。不过这样的例子不是很多,初学写诗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

为您推荐

宗炳

宗炳 : 宗炳(375-443)大概可以算得是绘画中的谢灵运。 魏、晋之前,人们似乎都没有从自然美的角度去欣赏过山水,在儒家“比德”思想的束缚下,是把山水作为一种仁、义、礼、智、信、勇等道德象征来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 卜千秋墓壁画 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君车出行图》 (局部) 画像石 中国绘画的分科,大约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古人曾经把绘画按题材分为许多科,有的甚至分到十几科之多。..

张璪

张璪 : 张璪(字文通)没有作品留传下来,所以很多人对他都不了解。其实,他的成就之高、贡献之大,在唐代画家中是很少有人能够赶得上的。 说到张璪,总让人想到唐代的草书大师张旭。张旭是以“颠狂”著..

阎立本

顾恺之

顾恺之 : 顾恺之(约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 顾恺之无疑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历史上真正的“画圣”之一。谢安曾经对他说: “你的画,自有人类以来就没有更好的了。”他..

秦汉时期的绘画

秦汉时期的绘画 : 《龙凤人物图》 秦、汉的大一统,造成了国力的强盛和文化的发达。这一时期的绘画,大都气势磅礴。其绘画的种类,有壁画、帛画、漆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等。 壁画艺术..

对与粘

对与粘 : 上面所说的,是一句中的平仄要求,下面要说的,是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 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只有两种情况,即上句(又称“出句”)和下句(又称“对句”)要么平仄相同,要么相反。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