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

意象:【意象】这一美学概念,渊源于《周易·系辞上》:“子吕: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的“象”,是指卦象,也泛指一切可见之征兆;“意”是指卦象所表示的某种哲理或思想感情。
为了说阴“象”、“意”、“言”三者的关系,可跟用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意的文艺相通,正如章学诚所说“象之通于《诗》世”(《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
因此,由“意”与“象”合成的“意象”,可广泛地运用于文艺领域。
而“意”与“情”、“神”又是可以相通或互训的,因此,“意象”这概念,又不限用于文艺领域,其具”体所指,时有变化。
是①指审美创造者心中所营构的意象,是审美主体之情与审美客体之表征的相互融合休,尚在酝酿构恩之中。
梁刘架首先把“意象”这概念引进美学领域,不再象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所说的“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只把“意象”作为表达上下尊卑伦理意识的象征,而是用以概括审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构思活动。
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意谓正如有独特见解的T匠,根据心中所酝酿的意象,运用工具来进行创作。
这是驾驭文思的重要方法,安排篇章的重要开端。
客观物象反映到审美创造者的头脑中来,与·其意契,就会形成审美意象。
唐王普龄的《诗格》认为诗有三裕,其中第一格说:“一日生思。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端,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唐司空图在《诗品·纳峦》里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瓷。
”两人说的都是创作中意象的产生过。
经过一艰苦的构思,意象尚未形成,那就婴稍事歇,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然后再行想象,心驰神往,直到心灵偶然触照物境之妙,那意象就会自然产生;婴反映自然变化之道,从事艺术构思时,就应文理密致,不除痕迹;唯其如此,即将产生的意象,才会有自然天成之妙。
明李日华说的“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竹嫩画腾》),清方薰说的“在时意象经营,先具胸中丘壑,落笔自然神连”(《山静居画论》卷上),都强调了意象构思的重要性。
清唐岱《绘事发微·游览》:“欲到神品者,类如多游多见。
而逸品者,亦须多游。
寓目最多,用笔反少。
取其幽僻境界,意象浓粹者,间一寓之于画。
心手追,熟后自臻化境。
不羁不离之中,别有一种风姿。
故欲求神逸兼到,无过于遍历名山大川,则胸襟开豁,毫无尘俗之气,落笔自有佳境。
”所谓“意象浓粹者”,是指那些生意特别浓郁茂美而其外在表现的风神气象也很精粹美妙的景物。
画家在游历中能把握住这样的意象,并把它表现于画中,那就可创造出神品或逸品的佳作。

为您推荐

《诗经》意象研究

《诗经》意象研究 : 对《诗经》文学意象的研究可以推究到对比兴的研究。如《周南·葛覃》中“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毛传》:“兴也。”《郑笺》:“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此因葛之性以兴焉。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