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意象研究

    《诗经》意象研究 :

对《诗经》文学意象的研究可以推究到对比兴的研究。如《周南·葛覃》中“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毛传》:“兴也。”《郑笺》:“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此因葛之性以兴焉。兴者,葛延蔓于谷中,喻女在父母之家,形体浸浸日长大也。叶萋萋,然喻其容色美盛也。”都已经注意到诗中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

最早用意象讨论文学创作的是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谈的是比兴问题,但和前人不一样的是,刘勰注意到诗人情感表达和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已涉及诗歌意象的问题。同文中又举了大量《诗经》例子加以说明,并指出哪些是兴,哪些是比。又《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彗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一方面说明自然风物对激发诗人创作激情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诗人借物抒情的两种基本方式。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苢’,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突出了景物描写的美辞意义。至宋代,朱熹《诗集传》解释《关雎》一章说:“兴也。”又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此窈窕之淑女则其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

五四运动以后,研究者更多注意到《诗经》的文学价值,对传统经学中的道德教训内容作了较多否定。在《诗经》研究中,对意象的研究更多讨论的是诗中的自然事物和作者抒情的关系,其中尤以对比兴的内涵及界定讨论最多。值得注意的是闻一多《说鱼》一文,讨论了古代诗中鱼、打鱼、钓鱼、烹鱼、吃鱼、吃鱼的鸟兽等意象,其中举了大量《诗经》的例证,说明这些作品都具有“隐语”作用,是对《诗经》中某个意象类型的深入探讨。其后赵沛霖《兴的源起》更在此基础上有所生发:①把《诗经》中的兴象分为鸟类、鱼类、树木和虚拟动物四大类,指出其中包含了人类早期生活中的文化心理因素。②指出“兴”又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从兴产生以后,诗歌艺术才正式走上主观思想感情客观化、物象化的道路,并逐渐达到了情景相生、物我浑然、思与境偕的主客观统一的完美境地,最后完成诗歌艺术特殊本质的要求。”赵沛霖虽认为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但同时又指出前者是构成后者的历史文化积淀过程。

为您推荐

文学交流

文学交流 : 交流活动是人类最广泛、最重要和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已渗透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成为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对象和手段之一。文学交流是人类一般交流活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对人类的交流能力有丰..

互文性

互文性 : 由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J.克里斯蒂娃在吸收俄国文学理论家M.巴赫金的文本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后来经过R.巴特、G.热奈特、A.孔帕尼翁和M.里法泰尔等理论家的发展,成为当代文学理论中极具..

近代文

近代文 : 这一时期的旧文坛,仍以桐城派为正宗。但随着时代的巨变,新思想、新潮流的出现及新的政治力量的兴起,开始出现新的散文潮流,并不断发生重要的变化,直至过渡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 ..

《殷武》

文学阐释

文学阐释 : 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分析和说明作品语言的含义,认识和把握作品整体的艺术特色和主旨意义。语言是文学作品意义的载体,但不是意义的外衣,而是在作品中与意义融合为一的,因此对语言本身的分析,如美..

文学性

文学性 : 1921年,在《现代俄国诗歌》中,雅各布森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所在,也是文学区分于非文学的标志。雅各布森..

邵瑞彭

邵瑞彭 : 浙江淳安人。毕业于浙江优级师范学堂,青年时期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任同盟会浙江支部秘书。1912年出任众议院议员,以秉公耿直著称,曾帮助孙中山讨袁。1913年加入南社。1914年春被聘为清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