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 :
现代方孝岳著。方孝岳(1897~1973),名时乔,字孝岳。191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华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圣约翰大学、中山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散文概论》《左传通论》《春秋三传学》《尚书今语》《中国语音史概要》等。
此书系刘麟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八论》之第七种。《中国文学八论》由上海世界书局初版于1936年6月,中国书店1985年6月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再版。三联书店则于2007年9月将其与作者另一论著《中国散文概论》合刊出版。
全书评述了季札、孔子以至清代袁枚等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人物40余家,兼及文学流派、文学批评典籍等。共45则,分上、中、下3卷,前有“导言”1篇。卷上6则,为先秦文论;卷中12则,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卷下27则,论唐宋元明清文学批评。注重梳理相关理论主张的渊源流变;主张对古人的文论“应当从四方八面来活看”;强调“批评原理的提炼”;将诗文选集列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重要对象,认为“选录诗文的人,都各人显出一种鉴别去取的眼光”(《导言》);认为《典论·论文》开文体分类的先河;视“兴到而言”为中国文学批评之一大特色。以上种种,均为此书独到之处。
全书旨在“立片言以居要”,不追求“史的全面”,然又能超越个别或个案,出之以史家的贯通眼光。如谈《文心雕龙》时与曹丕、沈约的观点相较,认为“魏文提出文气,沈约提出文律,彦和的‘文德’说,正是‘振叶寻根’的议论”;指出方回所称的“格高”,大抵相当于钟嵘所说的“风力”;比较韩愈、白居易的复古时,认为韩主奡涩,白主平易,二人虽“笔调不同”,“而笃古的眼光是一样的”。这种既“横推各家义蕴”,又通过纵向比较凸显异同流变的写法,体现了著者的见识和“推阐”功夫。书中对“标新领异的见解”尤为重视,偏重从批评学方面讨论各家的批评原理,见地中肯,见解通透,是一部深入浅出、风格独具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