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垛式人物

    箭垛式人物 :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人物类型。此概念最早由胡适在20世纪20年代的《三侠五义·序》中提出。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在民间被树立起来以后,会产生一种吸附力。民众会将与此人物性格、品质有关的各种传说、故事,相继堆积到他身上,如滚雪球一样形成以此人物为中心的传说群、故事群,使其逐渐成为聚集某一类故事、传说之矢的“箭垛”。箭垛式人物一旦出现,反过来会促使人物的性格、品质特征进一步集中和强化,由堆砌累积、夸张渲染直至出神入化。这类人物形象,有的出自艺术虚构,有的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但与原型已相去甚远,反映了人们的某种精神信仰和道德价值取向。

箭垛式人物聚集的事件数量庞大,非一时一地乃至非同一民族所创作。不同的箭垛式人物之间可能存在雷同化的内容情节。就单个箭垛式人物来说,对其形象的塑造大概存在着以下3种方式:①正(反)面人物的正(反)面形象堆积。②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③正(反)面人物的反(正)面形象堆积。这使得人物形象复杂多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正面形象,又有反面形象。如北宋的包拯以断案公正而著称。历代民众逐渐将各种公案事件、推理技巧乃至沟通鬼神的能力,都堆砌到他身上,使包拯成为一个具备侠义精神、敢于为民请命的典型清官形象。此外,如工匠鲁班、文臣屈原、武将关羽、奸臣秦桧,以及少数民族中流传的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等,也都是箭垛式人物。

为您推荐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 现代方孝岳著。方孝岳(1897~1973),名时乔,字孝岳。191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华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圣约翰大学、中山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学批评》《..

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

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 : 1999年5月12日成立于中国台湾,主要发起人为金荣华、陈劲榛、刘秀美等,由金荣华任首任理事长,陈劲榛任秘书长。学会以“汇聚口传文学爱好者,采录和研究我国各族群世代相传之口头创..

故事形态学

故事形态学 : 故事形态学由俄国民俗学家V.Ya.普罗普所创立,他在1928年出版的《故事形态学》一书中详细阐释了这一方法。 ..

《中国文学概论》

《民间文艺季刊》

《民间文艺季刊》 : 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今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前身为《民间文艺集刊》,1981年1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集,至1986年1月出版第八集。1986年始,《民间文艺集刊》改名为..

孙剑冰

孙剑冰 : 江苏丰县人。1938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先后担任部队文化教员,延安青联文书及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教育干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员、助理员。1949年以后,先后在文化部艺..

三叠式

三叠式 : 故事中某一情节或某一场景、某一行为重复三次的现象。按情节重复的方式,三叠式主要分为两种:①同一人物先后三次做相同或相似的一件事,如主人公遇到三道难题、三次较量、三次冒险等,这种情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