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

    吴歌 :

吴歌是吴地广大民众的口头文艺创作,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屈原《招魂》中有“吴歈蔡讴”的记载。《晋书·乐志》中提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专门设立“吴声歌曲”一类。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中记载吴越王钱镠衣锦还乡时高揭吴喉唱山歌,词曰:“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侬心子里。”为目前所见最早用方言记载的一首七言吴歌。明代冯梦龙采录流传在苏州的吴歌编成《挂枝儿》《山歌》等专辑,成为后人搜集整理民歌的样本。其中《叙山歌》一文是明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理论文献。

五四运动以后,吴歌的现代调查与研究进入第一个高潮,顾颉刚等人编撰了《吴歌甲集》《吴歌乙集》《吴歌丙集》等作品集。顾颉刚撰写了学术长文《吴歌小史》,至今仍是吴歌历史研究的扛鼎之作。1949年后,江浙沪民间文艺工作者对吴歌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工作,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浙沪分别编辑出版了民间歌谣集成、民歌集成,发掘整理了40多首中长篇叙事吴歌,召开了5次吴歌学术研讨会,形成了吴歌现代搜集研究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吴歌多为徒歌。题材内容包括儿歌、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等,其中情歌所占比重极大。音乐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短歌,包括俗称四句头山歌的短小山歌、在娱乐场合演唱的时调小曲;另一类为中长篇叙事吴歌,文词是四句头的不断叠加,音乐上采用短歌加以音调和节奏变化进行演唱。

吴歌的演唱活动,民间叫唱山歌。在生产劳动、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取暖等场合演唱。吴歌产生于江南水乡,委婉清丽、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和吴侬软语有相同的格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历史上,对文人诗词创作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以来,也曾影响过专业音乐创作,如贺绿汀为电影《马路天使》所作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就直接化用了吴歌《大九连环》和《哭七七》的旋律。

为您推荐

故事类型

故事类型 : 为世界通行的一种民间故事研究方法。“类型”的概念最初由芬兰学者K.克隆在19世纪末提出;民间故事学中的类型源自芬兰学者A.阿尔奈于1910年在《民间故事类型》一书中对各民族民间故事进行..

箭垛式人物

箭垛式人物 :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人物类型。此概念最早由胡适在20世纪20年代的《三侠五义·序》中提出。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在民间被树立起来以后,会产生一种吸附力。民众会将与此人物性格..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 现代方孝岳著。方孝岳(1897~1973),名时乔,字孝岳。191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华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圣约翰大学、中山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学批评》《..

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

故事形态学

故事形态学 : 故事形态学由俄国民俗学家V.Ya.普罗普所创立,他在1928年出版的《故事形态学》一书中详细阐释了这一方法。 ..

《中国文学概论》

《中国文学概论》 : 现代刘麟生著。刘麟生(1894~1980),字宣阁,笔名春痕,安徽无为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先后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辑,1927年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后赴台湾,晚年定..

《民间文艺季刊》

《民间文艺季刊》 : 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今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前身为《民间文艺集刊》,1981年1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集,至1986年1月出版第八集。1986年始,《民间文艺集刊》改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