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良对策》 :
作者西汉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属河北景县)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上《举贤良对策》,擢为江都相。后为主父偃诋毁,下狱,武帝下诏赦免。丞相公孙弘嫉其才,推荐其为胶西王相,意欲借残暴的胶西王刘端之手加害董仲舒。刘端知董仲舒德高而未加害。董仲舒不久推病辞官归家,从此无意仕途,专事著述,著有《春秋繁露》等。太初元年(前104),病卒于家中,葬于长安西郊。
《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中董仲舒彩绘插画
《举贤良对策》共3篇,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又称《天人三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推明孔氏、罢黜百家,春秋大一统及尊王攘夷的思想,并建议建立太学,改革人才选拔制度。董仲舒以儒学为主,杂糅阴阳五行各家学说,建立的充满神学色彩的新儒学体系,为古代帝王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统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直至新文化运动。大一统思想对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巩固,亦影响深远。
此文见载于《汉书·董仲舒传》。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之《董胶西集》亦收此文,题名为《贤良策并制》。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题名为《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今人袁长江等校注本《董仲舒集》收入此文,题名为《天人三策(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