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李诗 :
最早著录于《文选》“杂诗”类,题为李陵《与苏武三首》、苏武《诗》4首,列次《古诗十九首》之后,是较完整的一组,举为苏李诗的代表作。《古文苑》又收有李陵诗8首、苏武诗2首,其余散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
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风格相近,大多为赠答留别,怀人思归,感伤人生。语言朴素直白,但笔触细腻,长于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情调凄怨,意蕴悠长,是一些艺术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如“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等句,都很著名,六朝隋唐以来广泛传诵。钟嵘《诗品》评李陵诗为上品,认为其源于《楚辞》,“文多凄怆,怨者之流”,《文选》择优选录,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也说“李陵苏武是吾师”。
明刻本《梁昭明文选》中的《良时不再至》《嘉会难再遇》《携手上河梁》
但西汉前期五言诗尚未成熟定型,苏李诗则已经相当完整,这批诗在六朝已被疑为拟作或赝品。南朝宋颜延之在《庭诰》中说“李陵众作,总杂不类,是假托,非尽陵制”(《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六)。刘勰则据《汉书·艺文志》所言汉成帝诏命刘向校录歌诗三百余篇的记载,指出“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文心雕龙注》)。北宋苏轼至近代许多学者,从苏武和李陵事迹、诗中地域、避讳,以及诗的风格等不同方面论证其伪。
关于苏李诗的出现时间,多数学者认为最早在东汉末年。如逯钦立认为是东汉灵帝、献帝时期的作品,梁启超、马雍以为成于曹魏时代,郑文认为是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年淹留北方的士人所作,不过也有学者如章培恒认为《与苏武诗》确为李陵所作。不过无论真伪如何,苏李诗影响深远,被视作五言诗的代表之作,在后世具有典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