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鞭子抽打。
造父、王良皆春秋时晋国人,造父一说西周人,王良别名王于期,二人皆善于驾驭马车。造父驾四马之车,时而奔跑,时而绕圈,得心应手,所以能如此自如,是因为他独掌马缰、马鞭之故。虽然马会被突然窜出的猪惊吓,使造父不能控制,但此非造父之不能驾驭,也非所握缰绳马鞭的威力不足。
王良驾车不用马鞭、马缰,而利用马的喜好,用草料和水去控制它。
虽然马渴见草圃和水池而失控,但并非王良驭马之不得法。“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王良、造父都是天下着名的驾车能手。然而,倘若叫王良在车的左边掌握着马嚼,不停地喝斥,造父在车的右边用鞭子不停地抽打,这样,马连十里也走不到,这主要是由于两人共驾驭一辆车的缘故。
)治天下亦然,绝不能大权旁落,君臣共掌赏罚大权。(《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一》)后引申为:批判、谴责。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用鞭子抽打。
《光明日报》:“教师的这种良好品质是哺育后代最好的乳汁。鞭笞对付牛可以,对人是不行的。”
②批判、谴责。陈毅《沁园春·慰柳亚老》:“妙用斯文,鞭笞权贵,南社风骚,历四番变革,独标文采;两番争战,抗日情高。”《契可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自读提示》:“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都极其成功,有力地鞭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弱。”《成都晚报》:“关心群众疾苦,瞄准实发事件,颂扬新人新风,鞭笞丑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