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作“知天命”。
懂得天命。孔子主张用德治理天下,用礼约束百姓。这样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也就能遵循法则,遵守规矩了。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时才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能坚定自立了;四十岁时能通达一切道理不再有疑惑;到五十岁,便明白什么是天命了;六十岁时,凡我听到的一切,都能明白贯通;到七十岁,我怎么想就怎么就做,但从来不会逾越规矩法度。)(《论语·为政》)后引申指五十岁。
今沿用引申义。
郭沫若《沸羹集·无题》:“照年龄说来,我已经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的,我却感觉着一切都还年青。”《海峡》:“他,虽已知命,仍奋斗不息。”又作“知天命”。义同。《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亲情散文选·陈国凯〈妻儿〉》:“二十六年过去,如今步入知天命之年,对我来说,也许生命的旅程不会很长。”《随笔》:“那一年,徐铸成正当知天命年纪。”《成都魄报》,“1992年以前,流动人员的年龄几乎都在三十五岁以下。现在,不惑之年的人们不敢再犹豫困惑;知天命的人们也不再遵从‘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