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特,D.C.

    司各特,D.C. :

生于安大略省渥太华市一个卫理公会牧师家庭,卒于渥太华。父母虽不富裕,但注意从小培养他对文学、音乐和艺术的兴趣,使他练就了一手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他曾入读魁北克省斯坦斯泰德学院。1879年,由于家庭经济出现问题,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到联邦政府的印第安事务部当抄写员,1913年成为事务部副总监,直至1932年退休。在长达53年的工作中,他常到印第安人定居点去,比较熟悉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苦难。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883年,司各特结识了另一位联邦诗人A.兰普曼,两人成为志同道合的密友。正是在兰普曼的鼓励下,司各特才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92~1893年,他与兰普曼、W.W.坎贝尔一起为多伦多的《环球邮报》撰写每周一次的《美人鱼客栈》专栏,讨论诗歌、政治、宗教等问题。1893年,司各特的第一部诗集《具有魔力的房子及其他诗歌》发表。其后,他陆续发表了8部诗集,包括《劳动与天使》(1898)、《新世界的诗歌和民谣》(1905)、《美与生活》(1921)、《绿色的回廊》(1935)和他去世以后才问世的《邓肯·坎贝尔·司各特诗集》(1951)等。还有两部短篇小说集、一个剧本,以及包括短篇小说、论文和散文的文集《爱的圆圈及其他诗歌》(1947)。

司各特于1899年入选加拿大皇家学会,1921~1922年任学会主席。1922年和1939年分别获多伦多大学和女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7年被授予洛恩·皮尔斯勋章。

司各特的诗歌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和美国超验主义理念的影响,具有哲理和宗教色彩,重视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司各特笔下的自然景色往往是狂风暴雨的世界,冷酷严峻,以揭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如在诗歌《雪松木排》(1893)中,不仅放木排的小伙子被激流中梗塞的木材挤死,试图救他的女友也不幸葬身水底。他的诗歌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特别是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如《去传教团的路上》一诗,讲述了两个白人为谋取雪橇上的财物开枪打死了一个拖着雪橇的印第安猎人,凶手贪婪地掀开布罩,却发现雪橇上载的不是珍贵的毛皮而是印第安人妻子的尸体。

司各特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描述加拿大荒野和生活,其中印度安人的诗歌是他最引人瞩目的部分,最有名的是《被遗弃的人》(1905)。他善于汲取印第安人的传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写出了许多优美感人的诗篇,洋溢着诗人对印第安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他的作品因此深受印第安人的青睐。这些诗歌虽然只占司各特全部作品的一小部分,却一直得到普遍的赞赏和高度的评价,巩固了他的文学声望。

司各特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官方责任和真实感受之间的冲突。身为印第安人事务部的行政长官,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努力执行政府的土著居民政策;然而作为诗人,面对欧洲文明对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活方式的大肆侵蚀,他又感到同情与悲哀。正是这种矛盾的人格使司各特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

为您推荐

塞代纳,M.J.

塞代纳,M.J. :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父亲是为国王建造房屋的工头,他去世后塞代纳不得不在做石匠学徒的业余时间进行自学。1752年开始发表诗篇,没有引起注意。1756年他写的配乐喜歌剧获得成功,接着以J.de拉..

卡曼,B.

卡曼,B. : 生于新不伦瑞克一律师家庭,卒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先后就读于新不伦瑞克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哈佛大学。卡曼从事过教学、法律、编辑等多种职业。曾先后担任美国《大西洋月刊》《波士顿文摘》等..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 卢梭在晚年被想象的阴谋和实际的迫害弄得精疲力竭,而且又遭遇了一次车祸,因此不再对这个世界抱有任何希望,一切对他已经无所谓了。他写《遐想》时不再像《忏悔录》那样进..

《被遗弃的人》

傅勒,M.

傅勒,M. : 生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婆罗门家庭,卒于纽约港海域。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语言天赋和文学灵性。1819年,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先后在两所女校学习。1826年毕业返乡,在家中大..

卡彭,J.

卡彭,J. : 生于苏格兰的邓迪。卡彭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1885年发表第一部评论专著《维克多·雨果》。1888年成为加拿大皇后大学英语与文学专业的教授。教学之余,他时常为文学杂志《女王季刊》撰稿和编..

《小镇艳阳录》

《小镇艳阳录》 : 《小镇艳阳录》是李科克的传世之作,在题材和文风上都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代表了他特有的幽默。他以家乡安大略省小镇奥里利亚为原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刻画了虚构小镇玛利波沙形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