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法语文学

    非洲法语文学 :

法国在19世纪末成为主要的殖民帝国,在非洲拥有大量的殖民地,除了北非被称为马格里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之外,还有从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原名象牙海岸)、几内亚、马里、贝宁、尼日尔、乍得到赤道非洲的刚果(今刚果共和国)、喀麦隆、加蓬、卢旺达、布隆迪、中非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等广大地区。法国在这些殖民地里推行法语,使之成为官方的通用语言。这些国家在独立之后,往往仍在使用在世界上影响广泛的法语,作家也需要到法国去谋求发展,由此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非洲法语文学。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法国人罗歇早在1828年就编写了《从沃洛夫语收集的塞内加尔寓言集》。此后其他非洲民间文学的作品也相继译成法文出版,如R.巴塞的《非洲民间故事集》(1903)、B.桑德拉编撰的《黑人文集》(1921)等。

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在文学界掀开了“黑人性”运动的序幕,法语黑人作家在它的影响下提出了“黑人性”的概念。最早用法语写作的黑人作家是R.马朗。他生于法国海外省的马提尼克岛,1912年被任命为殖民地公务员,前往非洲中部的乌班吉河。他把自己在非洲的经历写成了真正的黑人小说《巴杜亚拉》(1921),描绘了非洲的野蛮习俗,谴责殖民占领者对非洲的掠夺,号召为反对黑奴贩子而斗争,出版后获得龚古尔文学奖。他在序言中义愤填膺地写道:“文明,文明,欧洲人的骄傲和无辜者的墓地,你在尸体上建立了你的王国。你是压倒正义的暴力,你不是一支火炬而是一场火灾。”由此引起的激烈争论导致他愤而辞职。

1932年,马提尼克大学生E.莱罗等人在巴黎创办杂志《正当防卫》,宣告了黑人文学的诞生。1934年,来自塞内加尔的L.S.桑戈尔、来自圭亚那的L.达马和来自马提尼克岛的A.塞泽尔,在巴黎创办了《黑人大学生》杂志,标志着非洲法语文学历史的开端。随着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非洲法语文学也日益发展和繁荣。

达马的诗集《色素》(1937)揭示了黑人处境的艰苦和西方的野蛮,塞泽尔在长诗《还乡笔记》(1939)中歌颂黑色人种。桑戈尔热衷于非洲口头文学和语言,写作了《阴影之歌》(1945)。塞内加尔作家O.索塞和B.狄奥普扩大了《黑人大学生》的范围,前者写了两部小说《卡兰》(1935)和《巴黎的幻景》(1937),后者整理了几本民间故事集。同时“黑人性”这个词汇也由塞泽尔在《还乡笔记》中发表出来,它的概念已由桑戈尔确定为代表“黑人世界的文化价值的总和”。1947年,A.狄奥普筹办的新杂志《非洲存在》出版,以后又成立了非洲存在出版社。随着非洲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开展,非洲法语文学逐渐繁荣发展起来。

为您推荐

本特松,F.

本特松,F. : 生于斯科纳。他以不拘一格的文体在瑞典文坛获得盛誉。早期诗作《掷骰子》(1923)和《巴别塔的传说》(1925)为他赢得瑞典“最后一位行吟诗人”的称号。他的散文作品主要以文学和历史为题材,包括..

《乞儿迪克:擦鞋童的纽约街头生活》

擦鞋童的纽约街头生活》: 《乞儿迪克:擦鞋童的纽约街头生活》 : 故事的主人公是在纽约街头过着无依无靠、一无所有生活的流浪擦鞋童迪克。他靠帮人们擦鞋为生,过一天算一天,还沾染了一些流浪汉的不良嗜好..

帕卡宁,T.R.

帕卡宁,T.R. : 生于东南部港口城市科特卡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卒于哥本哈根。没有在正规学校读过多少书,主要靠自己的勤奋与好学而成为作家。1925年开始创作,最初并未引起文坛注意,直到1932年发表了长篇小..

《绿草茵茵,流水潺潺》

鲁特,A.

鲁特,A. : 生于赫尔辛基一个鞋匠家庭。只上过中学,当过汽车修理工、鞋匠、勤杂工、售货员和仓库保管员等。1968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方法,忠实地反映芬兰社会下层劳动人..

斯内尔伏,E.A.

斯内尔伏,E.A. : 生于赫尔辛基一个木匠家庭,卒于赫尔辛基。芬兰左派文化团体“基拉社”的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从事芬苏和平友好协会工作而被监禁。1945年加入芬兰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末期脱党..

霍维宁,V.

霍维宁,V. : 生于锡莫。父亲是森林主。霍维宁学的也是森林专业,毕业后从事过两年森林保护工作。1957年成为专业作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创作,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圆木》(1950)、长篇小说《偏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