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松,L.

    古斯塔夫松,L. :

生于维斯特罗斯一商人家庭。就读乌普萨拉大学时专修哲学,1961年获硕士学位,1978年获博士学位。1962~1972年任波尼尔文学杂志主编。1983年,他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定居美国。即使远离家乡,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仍拥有广泛的读者。

古斯塔夫松著有小说、诗歌、评论和戏剧,作品被译为德文等多种文字。他是瑞典现代派文学中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品的基调是自我中心主义。他善于以无韵对话形式的哲理诗来表现意识的流动,认为由于世界上不存在人的永恒不变的形象,因此必须设法将瞬息即逝的印象保存下来,主张凡是属于个人的、私有的或是受到灭绝威胁的事物都必须倍加保护,诗必须将自己在仔细观察现存环境后所获得的梦幻视觉表达出来。他的诗集有《乘气球者》(1962)、《在瑞典的一个上午》(1963)、《地球中心之行与其他诗》(1966)、《暖房和寒冷》(1972)和《中国之秋》(1978)等,由于哲学的沉思和跳跃的象征,大多令人费解。

古斯塔夫松最重要的小说是由5部有关联的长篇小说组成的《墙上的裂缝》系列。包括《古斯塔夫松先生自己》(1971)、《毛料》(1973)、《家庭聚会》(1975)、《西格斯梦德》(1976)和《一个养蜂者之死》(1978)。每部小说的故事都是独立的,但主人公的名字都叫拉斯。第一部《古斯塔夫松先生自己》是自传体小说,以一位作家和编辑的眼光回顾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倾向。第二部《毛料》,描述一位在边缘省份教数学的教师,由于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使学生和他自己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最终导致一个天才学生和他自己的死亡。第三部《家庭聚会》,描述主人公公开揭露政府卷入一场污染环境的事件中,但他没有能力去制止这场灾难。这三部作品批评当时瑞典的官僚主义和政府的虚伪,对瑞典社会的看法十分悲观。


为您推荐

福塞尔,L.

福塞尔,L. : 生卒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位档案员。福塞尔于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52年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哲学学士学位。21岁发表处女作诗集《骑士》(1949)。诗集《小丑》(1952)描写生活在原子战..

戴维斯,R.H.

戴维斯,R.H. : 生于费城,因突发心脏病卒于纽约。父亲是费城《公共资讯报》的编辑、记者;母亲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位于费城的戴维斯故居。戴维斯1882年进入利哈伊大学学习,1884年出版处女作、短篇小..

李德曼,S.

李德曼,S. : 生于北部诺尔兰省一个农民家庭。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人口稀少,景色荒凉,居民与世隔绝,很少到省内其他城市去,贫困的农民为生存而奋斗,这一切日后都成为她写作的素材。李德曼早年学过戏剧,曾获乌..

《阿尼阿拉号》

拉尼尔,S.

拉尼尔,S. : 生于佐治亚州梅肯的一个英国移民世家,卒于北卡罗来纳州波尔克。自幼受家位于佐治亚州梅肯的拉尼尔故居庭的艺术熏陶,喜好音乐,酷爱演奏长笛、小提琴等各种乐器。1857~1861年在奥格尔索普大学..

武尔夫,H.

武尔夫,H. : 生于渔民家庭。高级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参加过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后逃往瑞典,从事报纸编辑工作。20世纪40年代发表描写丹麦工人斗争的小说三部曲《四月的天气》(1942)、《事情就是如此》(194..

科伦德,K.

科伦德,K. : 生于瑞典语区的一个牧师家庭。科伦德毕生为普及芬兰语、繁荣芬兰语文学而不懈努力。1817年在《瑞典文学报》上发表论文指出,芬兰民族诗歌中完全有像《尼伯龙根之歌》这样的英雄史诗,这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