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俗语文学 :
俗语是相对梵语而言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语群。梵语一词本义是“装饰”,指上层社会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雅语。而俗语一词的本义是“自然”,指在民间自然产生的方言。随着佛教和耆那教广为流传,俗语逐渐发展成为文学语言,产生了各种宗教和世俗的俗语文学作品。同时,在梵语戏剧作品中,妇女以及出身和地位低微的人物通常使用俗语。中古文学俗语主要有摩诃剌陀语、耆那摩诃剌陀语、修罗塞那语、摩揭陀语、毕舍遮语和阿波布朗舍语。现存俗语文学作品大致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故事和戏剧4类。
最早的一部摩诃剌陀语抒情诗集是2世纪哈拉编选的《七百咏》,这部诗集反映了摩诃剌陀地区的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其中以爱情诗居多。
阿布杜尔·拉赫曼,活动于12世纪,他的《传信记》是一部阿波布朗舍语抒情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作者生平;第二部分描写一位妇女凄楚哀婉,委托一个旅行者向出外谋生、多年未归的丈夫传信;第三部分描写一年六季和妇女的离愁。
钵罗婆罗犀那,约活动于5世纪,他的《架桥记》是摩诃剌陀语叙事诗。共有15章,取材于史诗《罗摩衍那》,描写罗摩和猴王结盟,架桥渡海,杀死恶魔罗波那,夺回妻子悉多。《架桥记》虽然是俗语叙事诗,但注重艺术技巧,具有古典梵语叙事诗的风格。伐格波提罗阇,活动于8世纪,他的《高达伏诛记》是另一部摩诃剌陀语叙事诗。颂扬国王耶索沃尔曼的征战业绩,其中穿插有许多神话传说和自然风景描写。与《架桥记》一样,也具有古典梵语叙事诗的风格。
俗语故事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德富的《伟大的故事》,又译《故事广记》。这是一部用毕舍遮语编写的庞大故事集,成书年代不详,原作已佚,仅存梵语改写本《故事海》《大故事花簇》和《大故事诗摄》。
在戏剧作品中,俗语一般用于妇女和地位低下人物的语言,完全用俗语创作的剧本不多,流传下来的只有活动于9、10世纪王顶的《迦布罗曼阇利》。这是一部四幕剧,描写国王爱上王后的表妹迦布罗曼阇利。王后妒忌,将表妹软禁后宫。于是,国王通过地道与迦布罗曼阇利相会。最后,巫师巧施计谋,促成国王和迦布罗曼阇利成婚。剧中散文对白使用修罗塞那语,诗歌使用俗语摩诃剌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