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S.

    沃森,S. :

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威斯敏斯特市,卒于那奈莫。在医生家庭和信仰天主教的环境中成长。她先后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33~1951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小城镇教书。1941年与诗人W.沃森结婚后随丈夫前往不同城市任教。1956年入多伦多大学读博士,师从H.M.麦克卢汉,1965年获博士学位。其间受聘到阿尔伯塔大学任教,同时撰写博士论文。1971年她与丈夫及其他学者创办了文艺季刊《白色鹈鹕》,为加拿大西部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5年她以教授身份退休,阿尔伯塔大学英文系设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加拿大文学特别奖。1980年她与丈夫回到温哥华安度晚年直至去世。

沃森发表的作品不多,除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双钩》(1959),还有加拿大文学与文化批评期刊《公开信》1975年的沃森专辑、短篇小说集《五个故事》(1984)、自传性小说《深谷空幽》(1992)等。

《双钩》被公认是沃森的代表作,灵感来源于她在卡利布地区边远社区教书时的经历。小说写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却因其新颖独特的反传统风格与形式而一直找不到愿意接受的出版社,直到1959年才问世。第一次拿起《双钩》的读者,如果对其叙事方式带着传统的阅读期待,会很难读下去。小说有着诗一样的语言,故事的推进更多的是围绕着形象、场景和回音,而不是情节和人物。

《双钩》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发展中一部标志性的作品”“加拿大迟到的现代主义样本”“魔幻现实主义的创新作品”“加拿大第一部后现代小说”等。沃森也常因《双钩》而被称为“使加拿大文学超脱地域性,不再受殖民地意识禁锢的第一人”“使加拿大文学走向了有自己特色的现代主义”的人等。

《双钩》是加拿大出现的第一部在形式、风格与思想方面都凌驾于人物与事件之上的独特的虚构性作品,已成为不少课程中的必读文本,而研究《双钩》的论著的数量仍在持续不断地增加。

1984年,沃森获加拿大皇家学会颁发的洛恩·皮尔斯勋章。

为您推荐

马拉特,D.

马拉特,D. : 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幼年在马来西亚度过,1951年随全家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60~1964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英语,成为《迪什》杂志的编辑,深受迪什派诗歌理念和风格的影响并成为重要成员..

《英国人的仆童》

《英国人的仆童》 : 小说平行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以19世纪70年代发生在加拿大西部印第安人居住地的真实事件柏树山大屠杀为素材,记载了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凶残杀戮。另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早期的..

《典仪》

《典仪》 : 这部小说以一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返回故乡的混血印第安人塔尤为主人公,描写塔尤通过一系列典仪治愈自己的精神创伤,重新融入部族群体。同时以自己的身份回归召唤来雨水,结束了祖先土地上..

《双钩》

毗湿奴

毗湿奴 : 在吠陀时代,毗湿奴可能是太阳神的一个称号;在史诗和往世书时代,他被认为是印度三大神中的保护之神。他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他还有一张神弓和一把神剑。他有时坐在莲花上,..

基辅洞穴修道院

基辅洞穴修道院 : 建于雅罗斯拉夫大公时期的1051年,最早由两条高2米、宽1.2米的洞穴组成,相距400米,分别向第聂伯河延伸,总长500余米。11~19世纪基辅洞穴修道院一直是宗教文化中心,这里记录编年史,开设圣像..

《死者年鉴》

《死者年鉴》 : 小说场面恢宏,人物众多,讲述了美洲大陆几百万被白人屠杀了的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亡灵的故事。西尔科在这部小说中虚拟了一部古玛雅年鉴,以年鉴中欧洲白人侵占美洲大陆和白人统治最终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