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南,C.

    布伦南,C. :

生于悉尼。父母为爱尔兰移民。幼年就读于教区学校,1888年入悉尼大学,专攻古典语文,后转向哲学,3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次年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并获奖学金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习期间,对法国诗人S.马拉美的诗歌产生强烈兴趣,从此决定要做一名诗人。1894年回到悉尼,适逢经济不景气,一时找不到工作,直到次年才在新南威尔士图书馆当上一名编目员。后执教于悉尼大学,先后教授古典语文、法语和德语等。

自决定做诗人之日起,布伦南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将它与自己的精神哲学追求结合起来,即对他所想象的“伊甸”与“绝对境界”的追求。1897年3月,诗人将几年来的创作结集出版,取名《十八首诗:诗歌与散文第一集》,同年7月,又重新编辑出版,改名为《二十一首诗:向着源泉》。1914年,出版代表作《诗集:1913》。其他作品有《十五首诗:轮胎的负荷》(1903)和《灭亡之歌与其他诗作》(1918)等。

布伦南从欧洲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德国的诺瓦利斯,法国的马拉美、C.波德莱尔等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构成其创作的主调。这与当时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时期的创作主流相偏离。他的作品中没有对澳大利亚民族精神以及社会的关注,也没有对澳大利亚自然风光的描绘。他算不上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澳大利亚民族诗人,但却是一位世界性的诗人。

为您推荐

布托尔,M.

布托尔,M. : 生于蒙斯-昂巴勒尔。布托尔是新小说派的发起人之一,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时,就对超现实主义诗歌产生兴趣。他当过中学哲学教师和海外法语教师多年,1968年进入巴黎高等学校教授文学。..

布弗雷

布弗雷 : 生于南锡,卒于巴黎。他的母亲布弗雷侯爵夫人是斯塔尼斯拉斯国王的情妇,也是伏尔泰和圣朗贝尔的好友,在她周围形成的风雅氛围对年轻的布弗雷很有影响。1759年,他来到巴黎的圣叙尔皮斯神学院学习,..

巴赞,H.

巴赞,H. : 生于昂热一个经营地产的家庭,卒于昂热附近。6岁时父母去了中国,童年动荡不安,养成了反抗母亲和教师的叛逆性格,甚至被关进精神病院。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与家庭决裂后靠打零工谋生,备尝艰辛..

巴赞,R.

巴朗什,P.-S.

巴朗什,P.-S. : 生于里昂,卒于巴黎。巴朗什在父亲的印刷厂里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论情感与文学和艺术的关系》(1801)。在进入神学院之后,他在《摘录》(1809)中表达了他在爱情方面遭受的一连串挫折。巴朗什..

居尔蒂斯,J.-L.

居尔蒂斯,J.-L. : 生于南方奥尔泰兹,卒于巴黎。居尔蒂斯先后在波尔多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索邦大学学习。1937年留学英国。1939年应征入伍,相继在法国和摩洛哥学习飞行,1940年9月退伍,1944年又重新入伍。 居尔..

尼尔森,J.S.

尼尔森,J.S. : 生于南澳的佩诺拉。父母是苏格兰移民。仅受过一年多学校教育,很小即在父亲的选领地上劳作,但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和父亲在经营选领地的同时打短工,替别人筑篱笆、赶牲口、剪羊毛、摘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