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东,A.

    布勒东,A. :

生于奥恩省坦什布赖,卒于巴黎。早年学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在一个精神病院里服役,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1919年发表诗集《当铺》,并与L.阿拉贡、Ph.苏波合作创办《文学》杂志,从此毕生致力于文学事业。

布勒东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将。1919年达达主义的首倡者T.查拉从瑞士来到巴黎,布勒东等人曾参加达达运动。1921年布勒东与苏波合作,以“自动写作法”写出了超现实主义的名作《磁场》。1924年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正式成立超现实主义小组,与达达分道扬镳。

在军队服役期间的布勒东超现实主义运动初期曾鼓吹文学“要为革命服务”,布勒东因而于1927年参加法国共产党,但他始终强调艺术绝对自由。超现实主义内部不久开始分裂,布勒东也与法共决裂。1930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


超现实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30年代曾在法国文坛盛行一时,它的影响远及法国国外。但由于成员意见分歧,超现实主义者本身又不接受任何约束,因此到了30年代后期,超现实主义已经名存实亡,几乎只有布勒东始终坚持超现实主义立场。1942年他发表《超现实主义的第三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布勒东入伍参战。法国溃败后,他出走美国,继续进行超现实主义活动,主编《VVV》月刊(1942~1944),举办国际展览。1946年回到法国,继续超现实主义活动直至去世。

布勒东的著作(包括合著)共有20多种,大致可以分为3部分:第1部分是评论文集,除超现实主义3次宣言外,尚有《黑色幽默文选》(1940)、《论超现实主义绘画》(1946)等;第2部分是诗集,主要有《白发左轮枪》(1932)、《傅立叶颂诗》(1948)等;最后一部分是叙事体散文,大部分作品为夹叙夹议之作,作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但与一般的小说不同,绝大部分的篇幅为议论或抒情散文。重要作品有《可溶解的鱼》(1924)、《娜佳》(1928)、《连通器》(1932)、《狂爱》(1937)和《秘方17》(1945)等。他的诗作或叙述文都贯彻了他对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主张。他认为诗的使命在于解脱由于梦幻与行动不可弥补的分裂所造成的使人压抑的精神状态,艺术的任务是挖掘和解放被理性、传统、习惯势力所压制的意识和感情。他的作品着重表现个人或小组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经验,用形象表达各种清醒意识与朦胧的欲念或梦幻交织的状态。

为您推荐

帕克,R.

帕克,R. : 生于新西兰一个苏格兰贫苦移民的家庭。童年时代正值大萧条时期,生活常常难以为继,中学教育几番中断。曾在《奥克兰之星》担任记者。1942年移民澳大利亚,并在同年与澳大利亚作家达西·尼兰德结..

布佐,A.

布佐,A. : 生于悉尼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家庭。父亲是阿尔巴尼亚移民,母亲为澳大利亚人。先后就读于阿米代尔寄宿学校与日内瓦国际学校。1965年从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后不久即投入戏剧创作。1968年上演的第..

布拉西亚克,R.

布拉西亚克,R. : 生于一个军官家庭。父亲在1914年战死,布拉西亚克由母亲和继父养大。1928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文学评论,写过《维吉尔》(1931)、《高乃依》(1938)等论著,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文学..

布伦南,C.

布托尔,M.

布托尔,M. : 生于蒙斯-昂巴勒尔。布托尔是新小说派的发起人之一,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时,就对超现实主义诗歌产生兴趣。他当过中学哲学教师和海外法语教师多年,1968年进入巴黎高等学校教授文学。..

布弗雷

布弗雷 : 生于南锡,卒于巴黎。他的母亲布弗雷侯爵夫人是斯塔尼斯拉斯国王的情妇,也是伏尔泰和圣朗贝尔的好友,在她周围形成的风雅氛围对年轻的布弗雷很有影响。1759年,他来到巴黎的圣叙尔皮斯神学院学习,..

巴赞,H.

巴赞,H. : 生于昂热一个经营地产的家庭,卒于昂热附近。6岁时父母去了中国,童年动荡不安,养成了反抗母亲和教师的叛逆性格,甚至被关进精神病院。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与家庭决裂后靠打零工谋生,备尝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