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工船》 :
为创作《蟹工船》,小林多喜二从1927年开始对蟹工船问题进行过详尽的调查,还实地考察过蟹工船,和船员、渔工交谈,了解他们在海上捕蟹的真实情况。
小说1929年发表,讲述了一群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穷人,因生活所迫受雇于蟹工船博光丸,在海上从事原始落后和超负荷的捕蟹作业。后因不堪忍受海上监狱般的非人待遇,最终团结起来进行罢工。尽管资方勾结日本海军镇压了这次罢工,但他们并不气馁,在总结教训之后,暗中酝酿进行第二次罢工。
小说中的蟹工船由一艘大船(实际为海上工厂)和一艘小船组成,每年夏天到鄂霍次克海进行为期数月的捕捞多罗波蟹的作业。小船用围网捕蟹,大船将捕捞的蟹就地加工成罐头,然后运回国内再出口。为了谋取暴利,渔业资本家用低廉的工资将大批失业的穷人包括十四五岁的儿童骗到蟹工船上,由监工奴役强迫他们进行超负荷的捕蟹作业,因此曾出现过渔工非正常死亡的事件。
小说通过对蟹工船这一典型环境和海上监狱般的写实描写,突出描写了作者最为看重的两点:①真实再现了192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社会底层穷人的生存状态。②群体的觉醒与反抗。这也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所追求的革命文学最为关注的内容。尽管小林多喜二当时还未加入日本共产党,但却以《蟹工船》为日本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提供了“革命文学”的范本。《蟹工船》发表后,即遭到当局的查禁,刊登小说的《战旗》杂志也被禁止发行。1929年9月,战旗社出版发行单行本《蟹工船》,发行当天就遭到当局的查禁。1929年11月,战旗社又出版发行了修订版《蟹工船》,也遭到当局的查禁。1930年,《蟹工船》在删除了部分敏感内容和情节后才得以重新出版发行普及版,半年内即创下销售35 000册的记录,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小林多喜二也由此一跃成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旗手。
《蟹工船》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一部经典,曾一度成为青年人的必读书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由于贫困人口急剧增加,人们特别是“新穷人”开始重读《蟹工船》,把它与“差距社会”联系在一起。在中国,《蟹工船》在1930年即被翻译出版,为潘念之所译(大江书铺1930年版,有小林多喜二1929年12月7日写的中译本序言),以后又有适夷、林少华等翻译、注译的多个中译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