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尼亚诺夫,Yu.N.

    特尼亚诺夫,Yu.N. :

生于维捷布斯克省列日查(今拉脱维亚的雷泽克内)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卒于莫斯科。父亲是医生,后来随全家搬到普斯科夫。1912年毕业于普斯科夫中学,1918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是年加入诗歌语言研究协会,与V.B.什克洛夫斯基和B.M.艾亨鲍姆一起创建了文学研究中的形式方法。1921年任艺术史学院教授,后在共产国际彼得格勒局信息部工作过一段时间。1928年秋因病到柏林治疗。1943年到莫斯科治疗,病逝于医院。

作为文艺学家和文学评论家,20世纪20年代的成果颇丰:发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果戈里(论讽刺模拟理论)》(1921)、《文学事实》(1924)、《间隔》(1924)、《文学的今天》(1924)等理论文章;系列论文《仿古主义者和普希金》(1926)、《普希金和丘特切夫》(1926)、《普希金》(1929)从新的角度具体而准确地阐述了A.S.普希金的创作遗产和历史作用;1924年出版了专著《诗歌语言问题》;论文集《拟古者和创新者》(1929)论述了19世纪10~30年代俄国的文学发展进程。1928年在布拉格遇到R.O.雅各布森,与他一起完成了形式主义的经典文献《文学和语言研究的问题》。

2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小说。长篇小说《丘赫利亚》(1924)以十二月党人诗人V.K.丘赫尔别凯为创作原型,《瓦济尔-穆赫塔尔之死》(1927)艺术地再现了A.S.格里鲍耶陀夫的一生,三部曲《童年》(1935)、《皇村中学》(1936~1937)和《少年》(1943)反映了1820年之前普希金的成长和生活经历。此外还创作了短篇小说《基热少校》(1927)、《年幼的维图希什尼科夫》(1933),中篇小说《蜡制人像》(1931)等。翻译了H.海涅的一些作品,并以《讽刺》(1927)为名结集出版,之后又翻译了海涅的叙事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32)。

特尼亚诺夫对俄国历史的思考具有明显的悲剧性意味。在他的小说中,历史中的“现实”看上去几近虚幻和虚假,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生与死、伟大与渺小等彼此对立的两极互相掺杂在一起。作者似乎有意将读者带入一个幽灵般的世界(如不存在的少尉、与沙皇相像的蜡人、关于维图希什尼科夫幼年时期的传说等),旨在说明当统治者用个人意志和暴力掌控国家时,现实存在的、具有个性的人就会消失,生活也会变得极其荒谬。特尼亚诺夫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历史叙事,并非是对真实的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以一种勇敢的、诚实的态度看待和反映现实生活,这也正是特尼亚诺夫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

为您推荐

《地狱变》

《地狱变》 : “地狱变”是佛教术语,指描绘各种地狱苦相的图画,又称地狱图、地狱绘、地狱变相。此类图画始于印度,中国自唐代开始盛行画地狱变相图,日本则从平安时代开始创作地狱变相图。小说取材于《宇..

图什诺娃,V.M.

图什诺娃,V.M. : 生于喀山,卒于莫斯科。父亲是学者、喀山大学医学教授、组织疗法的创始人。童年时代开始尝试写诗和绘画,1928年中学毕业,遵照父亲的意愿进入喀山大学医学系学习,1931年举家搬迁列宁格勒,在..

《物性论》

《物性论》 : 1473年整理出版。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中文本由方书春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出版。《物性论》中译本封面(三联书店1958年版)全书依..

屠格涅夫,A.I.

图曼斯基,V.I.

图曼斯基,V.I. : 生于切尔尼戈夫省格卢霍夫县恰尔托里奇村的一个乌克兰贵族世家,卒于波尔塔瓦省加佳奇县阿帕纳索夫卡村。童年在祖父的庄园度过,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曾在哈尔科夫中学读书,后转到彼得..

特里亚普金,N.I.

特里亚普金,N.I. : 生于特维尔省的一个偏僻农村,卒于莫斯科。1939~1941年在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学习,卫国战争期间因健康问题未能参军入伍,被疏散到北方阿尔汉格尔斯克的一个小城,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特列季阿科夫斯基,V.K.

特列季阿科夫斯基,V.K. : 生于阿斯特拉罕的一个教区教士家庭,卒于彼得堡。起初在特罗伊茨克中学学习宗教知识,1723年进入莫斯科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并开始文学创作。1726年初中断学业前往国外,先是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