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狄卜

    穆罕默德·狄卜 :

生于阿尔及利亚西北部特莱姆森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期即开始诗歌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首都阿尔及尔担任英军及法军翻译,战后供职于《阿尔及利亚共和报》,常撰文批判法国殖民制度,文笔辛辣。后因支持独立,在作品中真实反映殖民统治的残酷性,被法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被迫流亡欧洲。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回国生活了一段时期。1967年起正式定居巴黎近郊。

狄卜留下各类著作逾30部,其中长篇小说18部,包括《大房子》(1952)、《火灾》(1954)、《织布机》(1957)、《非洲的夏天》(1959)、《谁记得海?》(1962)、《奔跑在荒凉的岸上》(1964)、《国王之舞》(1968)、《追猎能手》(1973)、《亚伯》(1977)等。此外,还发表了《黑暗守护者》(1961)、《形式》(1970)、《爵士之子》(1998)等5部诗集,《在咖啡馆里》(1957)、《护身符》(1966)、《荒凉的夜》(1995)等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3部戏剧和若干从芬兰语译成法语的译作。

狄卜的作品聚焦民族独立问题,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对其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他努力将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上来。代表作为“阿尔及利亚三部曲”(《大房子》《火灾》《织布机》),故事围绕主人公欧麦尔的成长过程展开,讲述了遭受法国殖民者残酷剥削的阿尔及利亚民众的深重苦难,以及他们的最终觉醒。1953年,狄卜以小说《大房子》获得法国菲尼奥文学奖。1963年,狄卜与阿尔及利亚诗人穆罕默德·伊德·艾勒哈利法共同获阿尔及利亚国家文学奖。1998年,狄卜的诗集《爵士之子》获法国马拉美诗歌奖。

狄卜凭借数量庞大的法语创作,向法语世界广泛而生动地再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现实生活。他认为自己虽然使用法语创作,但想象来自阿拉伯语。法国曾评价他为“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北方与地中海之间的精神桥梁”。

为您推荐

巴赫拉姆·萨德基

巴赫拉姆·萨德基 : 出生于伊朗纳贾夫阿巴德。在伊斯法罕一直生活到1955年,后来进入德黑兰大学医学系深造。1958年,萨德基曾在文学杂志《蚌壳》供职过一段时间。萨德基从20岁起就开始小说创作,医学背景..

拉希德·布杰德拉

拉希德·布杰德拉 : 生于艾因贝达一个传统穆斯林家庭。本科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后赴法国索邦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掌握包括古拉丁语在内的8种语言。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担任民族解放阵线(1977年..

福露格·法罗赫扎德

福露格·法罗赫扎德 : 出生于德黑兰一军人家庭。酷爱读书的福露格很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从14岁起就开始写诗,并且写得一手好文章。1950年,16岁的福露格接受了母亲的一位远房亲戚帕尔维日·沙普尔的..

《论知识分子的效忠与背叛》

《西化瘟疫》

《西化瘟疫》 : 此著作原本是阿勒·阿赫玛德应伊朗教育部负责人之邀而作的一份调研报告。然而,报告写完提交教育委员会审议之后,被禁止出版。后在《世界》月刊上刊载了三分之一,随即此杂志被禁。1962年,..

《土地的诅咒》

《土地的诅咒》 : 1967年出版。小说描写了一位乡村教师(其实就是作者自己)在乡村生活了9个月的经历。作者借乡村教师之口说出关于土地、耕耘、水土的见解,谴责以土地改革的名义施加于土地的暴虐,等等。作..

《阿尔达耶·维拉夫记》

《阿尔达耶·维拉夫记》 : 作品内容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维拉夫的琐罗亚斯德教祭司,接受阿尔戴细尔国王的旨意,喝了一种迷幻药,进入冥想状态,游历天堂地狱,看见善行者在天堂得回报,恶行者在地狱受惩罚。醒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