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娜·谢赫

    哈娜·谢赫 :

生于黎巴嫩阿尔瑙村一个保守的什叶派家庭。一开始接受的是穆斯林女孩的传统教育,后赴埃及开罗美国女子学院读书。1966年毕业后回国,在一家报社工作。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随丈夫迁居沙特。1982年以后与家人居住在英国伦敦。

主要作品有《一个死者的自杀》(1970)、《魔鬼的骏马》(1975)、《宰赫拉的故事》(1980)、《羚羊的馨香》(1988)、《贝鲁特来信》(1992)、《我把太阳从房顶上扫下去》(1994)、《亲爱的,那就是伦敦》(2001)、《海边的两个女人》(2003)、《我的故事说来话长》(2004)、《山鲁佐德之屋的女主人》(2012)、《伦敦斯坦的处女们》(2015)等。还出版了亲自编选,并以英文重写的《一千零一夜》(2011)。其中《宰赫拉的故事》影响最大,女主人公宰赫拉因男权家庭的压迫而到非洲投靠舅舅。为了躲避好色的舅舅,宰赫拉不得不嫁给他的朋友,后回国陷入内战的腥风血雨中。她试图用自己的身体让一名狙击手暂时停止杀戮,并为此感到由衷自豪,最终却被狙击手打死。这部作品展示了妇女在男权社会与家庭中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抨击了男权思想对女性的物化和压迫。由于书中直白的性场面描写,被数个阿拉伯国家禁止出版,英文译本出版后在西方读者间引发较大反响。该小说入选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中长篇小说排行榜。

哈娜·谢赫是20世纪下半叶阿拉伯世界负有盛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反映了阿拉伯妇女的生活现实,有力地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她们的压迫和戕害。除表现女性生存状况外,她的小说也被视作描写黎巴嫩内战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

为您推荐

狂欢化

狂欢化 : 最初是巴赫金研究拉伯雷小说时建构,后引入文学学、历史诗学,理论诗学、美学、哲学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符号学等学科,是巴赫金文论的一个核心话语,更是巴赫金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巴赫金用..

捷尔皮戈列夫,S.N.

捷尔皮戈列夫,S.N. : 生于坦波夫省乌斯曼县(今利佩茨克州多布林区)农村一个贫穷的贵族家庭,卒于彼得堡。1855年在坦波夫中学读书,1861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在这里结识了《现代人》杂志的核心领导..

《什么是艺术?》

《什么是艺术?》 : 此书于1882年开始酝酿思考、1897~1898年发表。体现了托尔斯泰“艺术论”,其观点主要有:①艺术是传达情感,唤起情感的工具。艺术活动就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体验过的情感,用各种..

阿卜杜·卡比尔·赫提比

梅·齐雅黛

梅·齐雅黛 : 生于巴勒斯坦拿撒勒市,原名玛丽·伊利亚斯·齐雅黛。早年在修女学校学习,1908年随家人迁居埃及开罗,在开罗大学修读阿拉伯文学和伊斯兰历史与哲学。精通阿拉伯语和多门欧洲语言,创作初期使..

特卡乔夫,P.N.

特卡乔夫,P.N. : 生于普斯科夫省大卢茨克县一个不富裕的地主家庭,卒于巴黎。其父去世后,举家搬迁到彼得堡,就读于彼得堡第二中学。1861年中学未毕业就进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监禁数月,..

伊勒亚斯·法尔哈特

伊勒亚斯·法尔哈特 : 生于黎巴嫩山省卡法尔西玛镇。幼年时接受私塾教育,10岁因经济原因辍学谋生。1910年随家人迁至巴西。曾从事各种工作,饱受生活磨难与艰辛。工作之余通过自学掌握写作和诗歌创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