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卡乔夫,P.N.

    特卡乔夫,P.N. :

生于普斯科夫省大卢茨克县一个不富裕的地主家庭,卒于巴黎。其父去世后,举家搬迁到彼得堡,就读于彼得堡第二中学。1861年中学未毕业就进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监禁数月,服刑期间彻底形成了革命信仰,获释后积极参加地下组织的革命活动,以后又多次遭到逮捕和审讯。1868年通过考试获得法律副博士学位。1868~1869年与俄国革命家S.G.涅恰耶夫一起领导彼得堡的大学生运动。1869年3月因撰文《告社会书》为学生运动辩护而被捕,被流放到原籍。1873年12月在革命党人的帮助下逃亡国外。1882年患病后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

特卡乔夫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阅读了A.I.赫尔岑、N.P.奥加辽夫、N.G.车尔尼雪夫斯基和N.A.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文学作品和文章。1862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为《读者文库》《时代》《俄国言论》《事业》等杂志撰稿。1862~1864年间热衷于司法改革和经济问题,发表了《俄国的生产力·统计概述》(1867)等一系列评论文章。特卡乔夫是俄国新闻界的左派人物,他的政论文观点明确,思维连贯,开门见山,大力宣扬当时的社会理想,号召人们为实现这些理想而工作,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外流亡期间使用笔名发表文章,刚开始与俄国政治活动家、哲学家P.L.拉夫罗夫合作,共同主办杂志《前进!》,后因观点分歧与拉夫罗夫分道扬镳。1874年特卡乔夫连续发表了《俄国的革命宣传任务——致<前进>杂志编辑的一封信》和《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封公开信》两篇文章,大肆宣扬自己的观点,但遭到了恩格斯的严厉批判。1875~1881年期间出版杂志《警报》,并积极参与创建“人民解放协会”(1877)。70年代中期,与法国布朗基主义者接触密切,成为报纸《Ni dieu, ni maitre》的撰稿人。

在文学批评方面,他遵循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批评思想并终生捍卫这一思想,要求艺术作品要有高尚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与当时侨民文学中以M.A.巴枯宁为代表的主流倾向不同,特卡乔夫是“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反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和拉夫罗夫的观点。评论文章有《未来的人们和市侩习气的主人公》(1868)、《不断强大的力量》(1868)、《不成熟的思考》(1872)、《拯救者与被拯救者》(1872)、《穷人》(1873)、《经验主义小说家和形而上学小说家》(187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与S.I.斯米尔诺娃的<性格的力量>》(1876)、《沙龙艺术》(1878)、《现代小说沙龙中的庄稼汉》(1879)、《道德哲学中的实用原则》(1880)等。

为您推荐

伊勒亚斯·法尔哈特

伊勒亚斯·法尔哈特 : 生于黎巴嫩山省卡法尔西玛镇。幼年时接受私塾教育,10岁因经济原因辍学谋生。1910年随家人迁至巴西。曾从事各种工作,饱受生活磨难与艰辛。工作之余通过自学掌握写作和诗歌创作技..

阿卜杜拉·古维里

阿卜杜拉·古维里 : 生于上埃及地区。获开罗大学文学院地理学学士学位。曾游学巴黎,长住突尼斯。历任国家议会事务办公室秘书、新闻部文学艺术高级委员会委员、阿拉伯共和国联盟媒体事务委员会主席。..

山本健吉

山本健吉 : 生于长崎市,卒于东京。日本文学评论家、小说家石桥忍月之子。1931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国文系,大学在学期间结识原民喜,并深受教师折口信夫讲义的影响。之后,任改造社《俳句研究》编辑和《京..

萨阿德拉·瓦努斯

莱拉·乌瑟朗

莱拉·乌瑟朗 : 出生于黎巴嫩赛达市。毕业于贝鲁特美国大学政治学专业,后在黎巴嫩赛义德出版社工作,也是埃及杂志《鲁兹·优素福》的撰稿人。除文学创作外,她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呼吁阿拉伯妇女的解放,..

艾敏·雷哈尼

艾敏·雷哈尼 : 生于黎巴嫩法里卡镇,童年在家乡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12岁时随家人旅居纽约。曾当过亲戚店铺的会计,还在一个莎士比亚剧团当过演员,后在纽约大学学习法律,之后回黎巴嫩进一步修读阿拉伯语,其..

瓦赫比·布里

瓦赫比·布里 : 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早年在亚历山大意大利人创办的学校就读,后获纽约圣约翰大学非洲研究硕士学位。自1936年《利比亚画报》创刊开始,就参与了月刊的编辑工作,并为多家报刊杂志撰稿。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