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记》

    《放浪记》 :

小说共三部。1928年8月开始在《女人艺术》上连载。第一、第二部集结为一册,于1930年6月由改造社收录在《新锐文学丛书》中出版。单行本《放浪记》出版后即大受好评,销量高达60万部,成为了当时的超级畅销书。第三部于1947年5月至1948年10月连载于《日本小说》,1949年1月由留女书店出版。

故事叙述了“我”长达10年挣扎于底层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历程。“我”因父母离异,自小辗转飘零,摆过地摊、做过女佣、在小酒馆里当过女招待,还先后遭到数个男友的折磨与抛弃,饱尝人世艰辛与屈辱。尽管如此,小说中却透露着一股阳光健康的气息,其中还插入了很多诗歌,营造出了流浪之歌的效果,体现了林芙美子特有的文学才华。

林芙美子在述及《放浪记》的创作动机时说:“读了汉姆生的小说《饥饿》,我便产生了创作《放浪记》的欲念。不过,当时的我根本没有想到当什么作家,只是信笔(马)由缰描述了倾吐不尽的内心独白,禁不住一直不停地写了下去。写作,令我感觉到异常的充实,使我忘记了男人的抛弃、身无分文和饥肠辘辘。”可以说“日记体”、写实性和无结构正是《放浪记》文体形式的首要特征。

当时社会失业人数众多,街头净是乞丐,《放浪记》中的“我”虽然也有消极的意念和冲动,但从未真正堕落,不甘沉沦的内在力量对昭和初期的日本青年人产生了十分特异的影响。日本现代文学评论家中村光夫曾说:只要世界上仍旧存在着贫穷、屈辱和青春,喜爱《放浪记》的读者就不会消失。因此林芙美子的小说拥有大量读者,《放浪记》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

为您推荐

米哈伊勒·努埃曼

米哈伊勒·努埃曼 : 出生于黎巴嫩巴斯卡塔镇一个基督教马龙派家庭。1902~1906年在巴勒斯坦拿撒勒俄国人办的师范学校学习。1906~1911年被保送到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学院深造,其间深受俄罗斯文学的熏陶,尤喜A..

陌生化

陌生化 : 首次出现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1917年彼得格勒诗语研究会的宣言、V.什克洛夫斯基的文章《作为手法的艺术》。什克洛夫斯基在这篇文章里自造了“остранение”这个新词,以表示保持距离(..

嘉村矶多

嘉村矶多 : 生于山口县,卒于东京。在山口中学学习期间,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往,1914年因多次无故旷课被迫退学。回家务农后曾接触基督教,后信奉佛教净土真宗。1915年,因婚姻问题与父母产生对立,不愿与人交往..

愤怒的青年

穆罕默德·海尔丁

穆罕默德·海尔丁 : 生于摩洛哥南部小镇塔夫拉乌特。柏柏尔族人。在卡萨布兰卡完成高中教育后,供职于阿加迪尔市政府。年轻时加入卡萨布兰卡作家联盟,发起“全诗”运动,并与阿卜杜·拉提夫·拉阿比等人..

泽娜白·法瓦兹

泽娜白·法瓦兹 : 生于黎巴嫩山区一个什叶派家庭。自幼因生性聪慧得到当地贵族妇女的赏识和栽培,后前往埃及亚历山大等地师从名家。其文学生涯始于在《尼罗河报》等多家报刊上以“东方明珠”为笔名的..

拉希德·米穆尼

拉希德·米穆尼 : 生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附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理科专业。曾任卡提布·亚辛基金会主席、国际特赦组织副主席等职务。1993年阿尔及利亚内战期间流亡法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