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基·巴格达迪 :
生于叙利亚巴尼亚斯。叙利亚独立后,他进入大马士革大学文学系学习,大马士革的求学经历对他文学和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大学毕业后,他在叙利亚教授阿拉伯语,曾在阿尔及利亚工作五年。早在中学时期,他就开始诗歌创作,高中时候便有了“学校诗人”的称号。1951年他曾参加叙利亚作协的创建(1954年改为阿拉伯作协),并于1959年当选为阿拉伯作协会长。曾多次入选为协会的委员,1995年当选为阿拉伯作协执行委员会委员,曾担任《立场》杂志的编辑。绍基·巴格达迪关心民族事业,求学期间,他积极参加游行运动,谴责统治不公和要求权利,因此,他身兼“学校诗人”“社会主义诗人”“共和国诗人”等称号,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
绍基·巴格达迪著有多部小说和诗集,译有多部法语诗歌,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主要作品有:诗集《不止一颗心》(1955)、《每个爱情都有故事》(1962)、《枕头与脖子之间》(1974)、《没有情人的莱拉》(1979),儿童诗集《屋顶上的月亮》(1984),短篇小说集《通往山顶的小路》(1952)、《我们的街区在吐血》(1954)、《她的家在山脚》(1977)。
绍基·巴格达迪非常注重诗歌的创作,将诗歌置于社会生活的首要位置,坚信诗歌是观察政治和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品主题常常能结合阿拉伯民族生活中不同阶段的斗争诉求,表达他们实现解放的愿望,通过诗歌,真实地记录人民对敌斗争的胜利与失败。在诗歌形式上,他认为传统格律诗的“柱形”很重要,但诗歌创作是个开放的场域,应该将传统诗歌形式与现代散文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