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艺术 :
纽约艺术家A.卡普罗通常被认为是发生艺术的创始人,但在他之前美国实验音乐家J.凯奇已经创造了这种表演的雏形。1952年凯奇与现代舞艺术家M.坎宁汉和“混合艺术”画家R.劳申伯格在北卡罗来纳州黑山学院共同进行了题为《戏剧作品》的机遇演出。卡普罗开创的发生艺术也受到凯奇机遇音乐创作法的启发,1956年他曾参加凯奇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开设的作曲课。但卡普罗否认凯奇音乐对他有重要影响,他更强调发生艺术的跨艺术特征,来自环境雕塑、行动绘画、材料拼贴等视觉艺术和实验舞蹈、诗歌的影响也都体现于他的创作。
在关于行动绘画艺术家J.波洛克的一篇文章里,卡普罗首次正式使用了“发生”这个词。一年后卡卡普罗(右二)与演员们进行《18场发生共6部分》的排练普罗推出他的首例发生艺术作品:《18场发生共6部分》(1959)。演出在位于纽约东村的鲁本美术馆进行,用松木框和半透明塑料膜隔出三个房间,布景风格颇有废物雕塑和行动绘画的粗粝,更重要的是颠覆了言语、情节和人物等传统戏剧要素。演出过程中,六个无任何背景信息的表演者在不同演区同时进行朗诵、演奏、画画等艺术活动或走路、挤橙汁等日常行为,但是不扮演任何角色。由于演出多焦点进行,观众目所能及的表演实况各不相同。这次演出经过排练,而且观众入场前被告知大致演出计划和简单指令,所以学者M.科比认为发生艺术也是一种戏剧形式,尽管演出各部分由非逻辑元素混合而成,各部分之间也没有联系,但演出全局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构作。卡普罗此后的两百多次发生艺术实践大多比《18》更加随机而动,提前设计的底本越发减省,艺术表演也被更多日常动作取代。在三座城市、四个月内演完的《自助服务》甚至是自觉的“无观众之作”。
除了卡普罗,纽约还有C.奥尔登伯格等其他发生艺术家,60年代初的发生艺术演出此起彼伏,并迅速扩散至美国其他地区和欧洲、日本等地。但以不确定性或机遇为灵魂的发生艺术几乎从不重演,也不主张保留照片和录像资料,所以演出的见证者甚少,文字描述也众说纷纭。美国本土的发生艺术实践活跃期很短,1967年突然演出骤减,究其原因也许是1967~1968年进入高潮的反越战运动。虽然法国五月风暴可以推动欧洲发生艺术走向普遍政治化,卡普罗代表的美国发生艺术却更热衷于灵修气质的艺术哲学与实践,因此逐渐被更激进的行为艺术取代。尽管如此,发生艺术因解构了传统西方戏剧的核心概念而影响深远,R.谢克纳曾表示他的环境戏剧理论也受益于卡普罗。70年代“发生”一词在大众文化中已泛化为指称任何即兴而起的聚演或狂欢,作为一种现代主义先锋艺术理念,发生艺术为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艺术的兴起打开了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