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格尔,P. :
生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从中学时代就热衷于戏剧实践,1974年从天主教大学戏剧专业毕业,1976年以康奈尔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并短暂从教,随后获得布朗大学教职。70年代初她开始从事剧本创作,1998年凭《我是怎样学开车的》(1997)一剧获得普利策奖。
70~80年代是沃格尔漫长的地下创作期,虽然一直寂寂无名,她的一系列早期作品已经显露出别出机杼的艺术锋芒。继《亨利爵士的天鹅之歌》(1974)之后,《苔丝德蒙娜,关于一条手帕的戏剧》(1979)从后女性主义立场改写莎剧《奥赛罗》;《最古老的职业》(1981)聚焦五位进入暮年的妓女,她们在里根时代追忆往昔,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表演各种性幻想,直至逐一走向死亡;《添娃成七人》(1984)揭示同性恋群体为人父母的难题,探讨建立非传统集体大家庭的可能性。这些剧作在观念上大胆超前,其意义多年后才逐渐被观众理解。在新保守主义盛行的20世纪80年代,沃格尔未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直到1992年她的第22部剧作《巴尔的摩华尔兹》上演并获奥比奖,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沃格尔方才成名。她写此剧是为了纪念1988年死于艾滋病的同性恋哥哥卡尔,剧中以一连串喜剧速写想象了兄妹俩从未兑现的一次欧洲之旅。
尽管沃格尔是一位女同性恋剧作家,但她并不自我认同于这一标签;生活中她恰巧也是一位旗帜鲜明的女性主义者,但在戏剧创作中她本能地拒绝非黑即白的政治立场,虽然她的剧作均以女性为中心人物,但是不以任何政治宗旨为目的,也不为任何事业发声,主张含混或悖论的创作态度才是其戏剧理念的核心。与此相呼应,她的戏剧美学既扎根于传统的剧场现实主义又随时背离、颠覆这一传统。沃格尔擅长以反讽撕裂主流戏剧的严肃面具,她用喜剧手法表现人的痛苦彷徨和焦虑困惑,其作品触及家庭暴力、色情卖淫、性别倒置等禁忌主题,如《火热与悸动》(1994)里女性主义色情片编剧夏琳及其前夫克莱德之间的性与暴力乃至杀戮。沃格尔创作的情节往往打破现实与想象的界限,语言自由恣肆无忌惮,随时调用滑稽闹剧的喜剧程式,并与莎士比亚等经典大师和T.威廉斯、E.阿尔比、D.马梅特等当代剧作家的作品密切互文。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她的很多剧作最后以希望、宽恕与和解收尾。
沃格尔(左四)出席《有伤风化》演出
近20年来,沃格尔创作了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性运动30年的《米尼奥拉双胞胎》(1996)、借用日本文乐木偶戏元素的《漫漫圣诞回家路》(2003)、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的歌曲节日庆典剧《内战圣诞节》(2008)、以碎片化叙事表现一名士兵如何沦陷于疯狂的《伊拉克归来的唐璜》(2014)等更多剧作。她的最新作品《有伤风化》讲述美国犹太剧作家肖兰·阿胥的作品《复仇之神》1923年在百老汇首演失败的故事,当时因剧中两位女性之间的亲吻在百老汇舞台上前所未有,阿胥的这部意第绪语经典遭到禁演并被起诉。《有伤风化》2015年在耶鲁轮演剧院首演,2017年移至百老汇剧场演出,这是沃格尔的作品首次亮相百老汇。除了自己的创作,沃格尔还致力于美国戏剧教育,多年来她先后在布朗大学和耶鲁大学讲授剧本创作,曾经指导包括B.卡朋特、A.波克、S.鲁尔、M.玛约克、N.克鲁兹和L.诺塔奇在内的众多优秀青年剧作家。2003年肯尼迪中心举办的美国大学生戏剧节设立了专门奖励本科生戏剧创作的年度“保拉·沃格尔剧作奖”,以此表彰这位杰出剧作家对美国戏剧教育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