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拉雅的爱》 :
是作者在驻苏使馆工作期间写成。这一时期他曾有机会游历巴黎,小说的故事就是以巴黎为背景展开的。
与作者早期作品《失败者的胜利》《东京无消息》以及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泰国文学相比较,《婉拉雅的爱》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思索和表达。作者对笔下的人物进行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探寻,找出了他们的世界观、幸福观、爱情观的根据,体现了一种新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它集中体现在两个人物身上,一个是婉拉雅,一个是永·尤邦央。
婉拉雅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她聪颖勤奋,才华出众,所以才能远离故国来到巴黎学习音乐。毕业后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嫁入豪门,成为豪门家中的摆设,这对她说来轻而易举。她有一位男朋友名叫雷瓦,是个名门望族之子,家庭富有,自费留学,他希望婉拉雅成为自己的附属物。但婉拉雅拒绝了这条道路,她“不需要这样的幸福”。她说,“我的幸福存在于追求、奋斗和冒险之中,但这种冒险并不是生意人所追求的发财致富,而是为了有益于人民的工作所做的奋斗和冒险。这意味着可能拿着砍刀走进没人涉足的森林,这没人认识的路可能成为后人走向繁荣和幸福的道路。”这是婉拉雅为自己选择的另一条路。她有着与雷瓦截然相反的幸福观,“踏着山坡的青草,听着溪水的流淌,吃着用蕉叶和荷叶包着的米饭,搜集记录老百姓简单而动听的代代相传的民歌”,这种清贫的农家生活是她的一种幸福。
婉拉雅立志成为一名人民的艺术家。她认为“中立的艺术是没有的,艺术不是为这个阶级服务就是为那个阶级服务,说艺术是中立的、纯粹的人,其目的正在于为高踞于一般人之上的特殊人服务”,“当大多数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我们怎么能唱欢乐的歌呢?”
婉拉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几千年来妇女被压迫、被奴役的根源:“如果一方在经济上和命运上处于支配地位,那么男女之间平等的爱情是谈不上的。”婉拉雅的爱是广义的,她“爱和平,爱艺术,爱生活”,她并不拒绝个人的爱情,但追求的是有着崇高理想的爱,这是她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她要与之结婚的男人是为“未来的新时代”而奋斗的人。而永·尤邦央正是这样的人。这个觉悟的工人形象在泰国小说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他出身于农民,流落海外,当了水手,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没有使他颓唐,反而使他认识了生活的真理。他结识了彼得罗这个有觉悟的工人,懂得了组织起来、求得自身解放是劳动者的唯一出路。作者笔下的永·尤邦央不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他刻苦自学,法语比有些知识分子说得还好。由于志同道合,他成了婉拉雅的知心朋友,鼓励她做一位“为不幸的、受苦的、被抛弃的和无人理睬的人的服务的艺术家”,并在她身上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自己的理想,婉拉雅毅然回到泰国农村,去开辟新的道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满腔热情讴歌了各阶层人民的觉醒和进步。
《婉拉雅的爱》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失败者的胜利》和《东京无消息》的某些特色,小说仍然以“我”为中心,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虽然结构不够紧凑,但是语言的恰当运用和深刻的思想却能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以便让读者用自己的感受去填充,去丰富。虽然正面人物还不够丰满,但是反面人物却不乏神来之笔,比如对派金和阿南的刻画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