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亚》 :
是索的政治经济理想的代表作,全书长达4060页,合中文也有近二百万字。作者写了五卷,但仍然没有结局。从内容上看这部巨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的是抗日活动,后半部分写的是反贪污、反舞弊、反恶势力的斗争,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显得有些脱节。
从这部作品的前言和它的情节可以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①作者断言教育和环境仅仅存在于外部,人的性情才是内部的本质的东西。人的好坏是因为他们“从娘胎里带来的本性不同”。②作者希望各派爱国者能统一认识,形成统一的意志,以便时刻与危害国家的贪污、各类赌博、中间商人、垄断制度和社会的穷奢极欲作斗争,这是小说内容的重心。③提醒泰国人注意“共产主义渗透的巨大灾难”。④作者想给泰国人和其他国家的朋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指定一条出路,这就是自由经济主义或者叫合作主义,“以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剥削问题”。
虽然这部作品从总的倾向上看只是作者政治观点、政治主张的一种图解,在艺术上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东西,但是有些人物的塑造对认识泰国社会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拉亚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他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父亲被恶霸坤仑杀害,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成年以后的拉亚是个健康、机智、果敢、见义勇为的小伙子。他被“自由泰”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反法西斯的泰国地下组织)的领导人格良格莱所看中,成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敢斗士。日寇投降以后,他又出生入死,为铲除社会不平而战斗。虽然作者把这个人物过分理想化、传奇化了,但从这个人物身上仍然可以看出泰国农民质朴的不愿做奴隶的反抗性格。
警察少尉隆兰这个形象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他是个正直的警官,忠于职守,维护法律的尊严。他刚调到考特门村的时候和日军相遇,若不是拉亚搭救,险些丢掉性命。他对拉亚极有好感,吸收拉亚参加了考特门村的救国会。他爱国家重于生命,爱护老百姓而不顾个人的危险。当受到迫害被调往边远山区的时候,他毅然辞去了警官的职务,放弃了和平手段,拿起武器,用自己的行动“为人民捍卫人民的法律”,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格良格莱的合作党竞选的安全。他和拉亚合作把一位极有势力的部长銮沙坦的亲信查·察检吊死在皇家田广场上,以示对恶贯满盈的坏人的警告。他和拉亚一样,认为解决泰国的社会问题只有使用暴力才能成功。
格良格莱这个人物是作者思想和主张最集中的代言人,作者虽然千方百计美化他。但这个人物仍然是苍白的、幻想式的人物。他要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金钱失去了魔力,人人幸福,社会充满正义,自由得到发扬的社会”。他在国外读书时就研究过“经济合作主义”,认为这是解决泰国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
这部洋洋大观的小说也很典型地暴露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当他按照事实本来面目写的时候,小说对丑恶事物的揭露是深刻的,当他用自己的“理想”代替现实,小说情节的发展就显得荒谬而不合逻辑了。小说中黑暗势力的代表坤仑、帕拖拉尼泰皮塔等人是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然要采取拉亚、隆兰等人所使用的暴力手段,否则他们自己就会被消灭,但这必然否定格良格莱的非暴力的合作主义的主张,这又是作者不愿看到的。作者虽然用“天赐”的办法,使格良格莱得到了无主的荒地和金矿,办起了一个合作主义的示范农场,但是如果写他们的党用非暴力的办法取得了政权,铲除帕拖拉尼泰皮塔这种人,消除了贪污和舞弊,建立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泰国显然又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作者没有完成此书结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