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信札》 :
郁斯贝克和里加是波斯贵族,由于在官场上失意,为了逃避宫廷倾轧,以求学为名来到巴黎。小说由161封书信组成,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郁斯贝克和里加与友人们的通信,他们在这些信件里描述在巴黎的种种见闻,讨论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立法、婚姻、人口和殖民制度等各种社会问题,抨击路易十四和教皇,揭露贵族阶级的腐朽、宗教生活的黑暗和学术空气的浮夸,并论述了对正义、自由、荣誉等概念的看法。由此反映了法国18世纪初叶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在路易十四时代达到鼎盛的君主制逐渐衰落和面临崩溃的过程。另一部分是郁斯贝克与他的后房妇女及看守她们的阉奴的通信,反映了后房制度的残酷,妇女们的苦闷和对监视她们的阉奴的反抗。其中一个名叫罗珊娜的妇女当情人被发现、杀死之后,毒死了全体阉奴并服毒自杀。这两个部分看起来没有统一的故事情节,却有着一致的批判精神,表明法国贵族社会和波斯贵族后房两种专制制度都在逐渐崩溃,而后房故事在形式上则是对这种批判的掩饰,以利于小说的出版和传播。小说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与封建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是即将到来的启蒙时代的先声。
《波斯人信札》插图
孟德斯鸠在前人小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哲理小说的体裁,借用富于异国情调的风光和故事,巧妙地宣扬作者信奉的哲理。《波斯人信札》可以被看成是一篇女权主义的宣言和对传统的性道德的批判,看成是对封建制度和教权主义的抨击,也可以看成是一部游记或作家的自传,总之它犹如一部小型的社会百科全书。其中的情节虽然奇特却并非杜撰,如关于中国的宗教、历史、地理、政体、风俗和语言等问题,孟德斯鸠曾多次向来自中国的耶稣会会士黄嘉略(1679~1716)请教,郁斯贝克这个人物也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所以小说写得十分生动。
《波斯人信札》的巨大成功,使后来的作家们纷纷仿效,大写土耳其、波斯、印度和中国。这样一方面是用异国情调引起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宣扬哲理的时候,使人不致怀疑小说的真实性。小说在作者生前出版达50余次,1897年由巴克豪森出版定本。中国最早由林纾以《鱼雁抉微》为名译成中文,1958年出版了完整的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