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尼格特,K. :
生于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一个建筑师家庭,卒于纽约。在父亲的逼迫下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化学系,而他的兴趣却在文科,因此学业不佳。他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为《康奈尔每日太阳报》写稿,其作品大多是幽默小品,深受读者喜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44年应征入伍,被派往欧洲战场,同年年底即在波尔其战役中被德军俘虏,送至德累斯顿一屠宰场的冰库服苦役,直至战争结束。其间,盟军轰炸德累斯顿,他亲眼目睹了13.5万平民葬身火海的惨状,后来在代表作《五号屠场》(1969)等小说中描述过这场大灾难。战争结束后《五号屠场》封面,进入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学系攻读研究生,因连续3篇论文的设想均遭否定而未能获得学位。之后,到纽约的通用电气公司当公关员,此间的经历成为他的《自动钢琴》(1952)、《泰坦的海妖》(1959)、《挑绷绷》(又译《猫的摇篮》,1963)等作品的素材。1950年他辞去公司的职务,开始了专业写作生涯。在最初的十余年中,主要以创作短篇小说为主,到1963年,共创作了45篇短篇小说,发表在《科利尔》《星期六晚邮报》《大都会》《红书》《女性时光杂志》等刊物上。
冯尼格特的小说大多采用科幻小说的理念,冷峻地对人类下意识的自得加以讽刺。他认为,人往往要靠制造一些自以为是幸福的小谎言来生活,因而他的这些讽刺不失同情和关爱。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黑色幽默”的独创风格,在文坛上的名气和地位也随之大增。其中最受评论界好评的,除了《五号屠场》和上述作品外,还有《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1965)、《老囚犯》(1979)等。
冯尼格特是一个不时会引起争论的作家。1972年因在一篇短篇小说的标题中使用禁忌字眼而受到抵制。197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冠军的早餐》讽刺美国商业文化,书中有不少作者自画的插图,包括肛门、阴道、内裤等,结果又引发了对他作品的抵制。1976年《五号屠场》也在纽约各学校图书馆遭禁,并引起法律诉讼。1997年,冯尼格特在出版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时震》后,宣布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