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E.

    斯宾塞,E. :

生于伦敦一布商家庭,卒于伦敦。少年时期入伦敦布商学校。1569年入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为工读生,1573年得学士学位,三年后得硕士学位。这一时期他进一步学习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剑桥大学当时是宗教改革尤其是清教徒活动的中心,也是传播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这一思想氛围对斯宾塞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578年斯宾塞任罗切斯特主教(原彭布罗克学院院长)的秘书,次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莱斯特伯爵,并为他服务;又通过莱斯特认识其内弟——诗人P.锡德尼,结成文学团体“诗法社”。1580年斯宾塞随新任爱尔兰总督格雷去爱尔兰,从此直到他死前一年(1598),除两次到伦敦外,在将近20年内都生活在爱尔兰的英国殖民政府中。

爱尔兰当时是英国殖民地,基本人口是农民和凯尔特游牧部落,全国由12世纪侵入的诺曼封建贵族割据,形成强大的天主教势力,并与西班牙勾结。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都铎王朝在爱尔兰的统治,遭到爱尔兰的旧贵族联合农民和游牧部落的抵抗。格雷基本上实行强硬政策。斯宾塞于1596年写了长文《论爱尔兰当前的状况》阐明这一观点,并劝告女王不要拖延。斯宾塞除处理日常工作外,也伴随格雷远征。他在科克郡置了3000英亩土地,并任芒斯特市委会秘书等职务。1598年一次旧贵族叛乱中,他的房屋田产全被烧毁。他被派赴伦敦报信求援。1599年初在伦敦死于贫病之中,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乔叟墓旁。

斯宾塞早在1569年就翻译过法国诗人J.杜贝莱的诗歌,并通过法文转译了意大利诗人F.彼特拉克的诗歌。他最早的诗作《牧人月历》被誉为英国文艺复兴的第一部作品,是仿照罗马诗人维吉尔等古代牧歌写成的。凡12歌,每歌以一个月份为标题,除首尾两歌外,都是对话体,主要人物是柯林·克劳特。这些诗歌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有的则涉及教会。爱情诗多写牧羊人得不到爱情而引起的哀婉,以及在艺术中固定下来的爱是不朽的这一类当时流行的情调。但《四月》一首虽写爱情,实则歌颂女王,把她比作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有的诗通过描写好的和坏的牧羊人批判天主教和国教的教职人员。第10歌则涉及文学,评论当时对诗歌不重视,赞扬诗人的崇高职责。

诗集《牧人月历》插图

16世纪80年代,诗人的主要创作是《仙后》的前3章。他还写了挽歌《爱星者》,悼念1586年去世的菲利普·锡德尼。1595年出版商搜集了诗人早期的及次要的作品,出版了诗集《哀怨集》,内容驳杂,大多在古典诗歌和意大利、法国诗歌启示下抒写个人情感,也有在乔叟启示下借民间寓言故事揭露教会和宫廷的讽刺诗篇(如《沐猴而冠》)。

《柯林·克劳特回来了》(1595),是诗人于1591年在伦敦停留两年之后回爱尔兰所写,献给他的友人罗利。此诗仍以牧歌的形式写罗利引他去参见女王。他歌颂了女王,也揭露了宫廷的阴暗面和爱尔兰悲惨的现实。其中一段海上风暴的描写极为著名,也歌颂了以罗利为代表的英国第一代航海冒险家。

同年还出版了《爱情小诗》和《结婚曲》,前者由88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认为是写给他的未婚妻。《结婚曲》是为纪念1594年结婚而作。《婚前曲》(1596)是为两位贵族女子出嫁写的一首贺诗。

《赞歌四首》(1596)赞美爱和美,天堂的爱和天堂的美。

斯宾塞的主要作品是《仙后》,首创九行诗节。前3章从1579年开始写作,约于1589年完成,1590年出版;后3章于1596年出版。他原定写12章,只完成了一半和第7章的一部分,将近35000行。第7章的一部分于1609年问世。诗人是为了“塑造一个有道德和教养的高尚的人”,这个理想人物体现在亚瑟王及各章的主人公身上。全诗以亚瑟追求仙后格罗丽亚娜为引子,诗人通过仙后等形象歌颂了女王,写仙后每年在宫中举行12天宴会,每天派出1名骑士去解除灾难,亚瑟参加每个骑士的冒险事迹。已写成的6章依次以红十字骑士代表虔诚,该恩代表克制,布丽托玛代表贞洁,坎贝尔和特里阿蒙代表友谊,阿提戈尔代表正义,卡利多代表礼貌。第7章已成部分标题为《变化》,而全章要写的是《有恒》。

这部长诗按其性质说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很广的教育手册,是为培养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新贵族这一目的服务的。在宗教上他坚决反对天主教,在第一章里作为反面人物的妖魔就象征天主教;在政治上要主持“正义”与法律;在道德修养上要克制各种情欲,包括政治野心,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诗中的内容当然远不止此,十分丰富。例如对现实世界的动荡以及宫廷生活的描写和揭露,对冒险精神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等。从思想内容说,它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

诗人受了古典文艺思想的熏陶,深知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因此在艺术上刻意求工。这方面他主要得力于荷马、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奥维德、意大利诗人L.阿里奥斯托和T.塔索、英国的G.乔叟和骑士传奇。从结构讲,他仿照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分为12章;人物情节包括各种妖魔、巨人,城堡、冒险,这些都脱胎于传奇文学。斯宾塞的主要艺术手法,包括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是中古文学传统中的寓言;语言古奥,模仿乔叟,这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但遭到B.琼森的反对。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一向乐于探索,在《仙后》诗里他找到一种适用于长诗的格律形式,被称为“斯宾塞诗节”(每节9行,前8行10个音节,第9行12个音节,按ababbcbcc押韵),G.G.拜伦、P.B.雪莱都沿用过。由于他技巧上用功夫,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长诗中有许多段落由于描写生动而脍炙人口,如《财神之宫》《阿多尼斯的花园》《安乐窝》;有些人物也成为典型,如聒噪的野兽、双面人。无论在思想上、语言上,还是在诗歌艺术上,斯宾塞对后世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都有很深远的影响。他主要启发了C.马洛,使十音节诗行在无韵诗体里臻于完美。他也影响了18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J.汤姆逊、T.格雷以及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J.济慈。

为您推荐

塞万提斯,M.de

塞万提斯,M.de : 生于马德里附近的埃纳雷斯堡,卒于马德里。尽管无从查考他出生的确切日期,但可以肯定10月9日是他的洗礼命名日。祖父胡安·德·塞万提斯是破落贵族,当过律师。父亲罗德里戈·德·塞万提斯..

乃丕

乃丕 : 他在玫瑰园中学毕业后入法政大学,获学士学位,做过检查官,二十岁左右即开始诗歌创作,1952年重新出现在诗坛,1958年沙立政变,他又“消失”。由于长期处于地下,他的创作受到极大的限制,报刊杂志不敢刊登..

霍拉堤巴迪

霍拉堤巴迪 : 霍拉堤巴迪的最大贡献是于公元1672年编写完成了泰国第一本教科书,这本书不但沿用到了曼谷王朝五世时期(1868~1910),而且成了后来教科书的样本。此书取名为《金达玛尼》,泰文意为“如意之珠”..

《堂吉诃德》

特罗洛普,A.

特罗洛普,A. : 生于伦敦一个律师家庭,卒于伦敦。父亲性格古怪,业务不振。一家7口人靠母亲写作赚钱以维持生计;她共写了41部小说和游记,这种坚强勤劳的作风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由于家境贫寒,特罗洛普只能走读..

狄更斯,C.

狄更斯,C. : 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卒于查塔姆附近。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经常入不敷出。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

阿拉尔孔,P.A.de

阿拉尔孔,P.A.de : 生于格拉纳达省的瓜迪什,卒于巴尔德莫罗。14岁进当地神学院学习神学,同时开始诗歌和小说创作。曾参与创建《西方的回声》周刊,并加入著名的文学团体“格拉纳达之弦”。在马德里主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