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宁,I.A.

    布宁,I.A. :

生于沃罗涅日一破落贵族家庭,卒于法国巴黎。家境困难,中学四年级时,因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在兄长的辅导下自学,并阅读了A.S.普希金、M.Yu.莱蒙托夫、N.V.果戈理等人的作品。后外出谋生,曾做过校对员、采访员、图书管理员等。1887年发表第一首小诗《在纳德松的墓前》。189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以后10年间连续出版5本诗集:《在露天下》(1898)、《诗与故事》(1900)、《田野的花朵》(1901)、《落叶》(1901)、《新诗集》(1902)。这些诗大多赞美俄罗斯祖国的大好风光,描写乡村和森林原野,抒发内心感受,尤其是献给M.高尔基的抒情长诗《落叶》,感情真挚、语言隽永,颇受好评,获普希金奖。这一时期,布宁结识了L.N.托尔斯泰、A.P.契诃夫、M.高尔基等作家,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写小说。1892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乡村缩写》;1897年第一本小说集问世,其中收入《天涯海角》《来自故乡的消息》《在别墅》《丹尼卡》《在异乡》等,作品涉及许多重要而迫切的农村问题,把俄罗斯的命运同农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情农民贫穷落后、生活窘迫的处境,否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稍后一个时期的作品,如《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金窖》(1903)、《新路》(1903)等,与前期作品有所不同,美化古老的农村庄园,农民似乎已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批判暴露的主题屈居了次要地位,特别是《安东诺夫卡的苹果》,显然是作者为逝去时代吟咏的一首挽歌。

20世纪初,布宁参加了“星期三”文学小组的例会,并与象征派作家来往,但他不加入任何派别、团体。他反对现代派艺术。从1901年起经常外出旅游,足迹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写有不少记游作品。1905年革命失败后,布宁的创作又回到广泛的社会题材上,写出了中篇小说《乡村》(1910),真实地反映了俄罗斯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和农民的悲惨生活,进而描写了地主庄园的没落和社会的解体。作品受到高尔基等人的赞许。1910~1913年写有一系列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如《旱峪》《蟋蟀》《扎哈尔·沃罗比约夫》《夜话》《败草》《最后的幽会》《伊格纳特》等。其中中篇小说《旱峪》是一部贵族阶级的衰亡史,描写了贵族地主不可避免的覆灭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宁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揭露有所加强,写了《兄弟们》(1914)和《从旧金山来的先生》(1915)等小说。后者通过描写一个美国亿万富翁到欧洲寻欢作乐突然死亡的故事,揶揄并否定了资产阶级金钱万能和金钱就是幸福的庸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布宁对十月革命持反对态度,1920年离开祖国,定居法国。1925年在巴黎发表特写集《该死的日子》。这是十月革命前夕他在敖德萨写的日记,表明他对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敌视态度。在国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1924),诗文集《中暑》(1926),散文集《神树》(1930),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30),短篇小说集《幽暗的林荫小径》(1946)和《回忆录》(1950)等。大多以生死、爱情等为主题,同时交织着个人命运的不幸和绝望的情调。《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其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带有自传性质,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还翻译了G.G.拜伦、A.de缪塞、A.密茨凯维奇等人的作品,并写有关于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作家的研究和评论文章。

为您推荐

卡津,A.

卡津,A. : 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俄国犹太移民家庭,卒于纽约。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193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在美国多所大学轮流任教,作巡回讲演、文学讲座,同时又为《大西洋月..

斯通,R.

斯通,R. : 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卒于佛罗里达州。母亲是小学教师,患有精神分裂症,父亲在他年幼时离家出走。斯通的童年是在孤儿院度过的,后进入天主教会学校学习。由于其无神论思想,在和校方发生冲突后,没念..

奥斯特洛夫斯基,N.A.

奥斯特洛夫斯基,N.A. : 生于乌克兰沃伦省一工人家庭,卒于基辅。早年丧父,11岁进乡村小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家迁居谢彼托夫卡,转入当地两年制小学读书。后因对神父教师搞恶作剧而被学校开除,进一家饭..

田山花袋

任碧莲

任碧莲 : 生于纽约长岛。父母是留美学生。任碧莲在纽约郊区一个富裕的犹太人社区斯卡斯代尔长大,这段成长经历对她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197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英文学士学位。后进入斯坦福商学院学习,..

茹科夫斯基,V.A.

茹科夫斯基,V.A. : 生于图拉省的米申斯克村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卒于德国的巴登-巴登,遗体安葬在彼得堡。是私生子,自幼由教父安德烈·茹科夫斯基收养,并随其姓。不幸的身世造成他孤独、忧郁的性格。1797~18..

沃克,H.

沃克,H. : 生于纽约市,卒于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市。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驱逐扫雷舰“赞恩”号上服役多年,他曾获普利策奖的小说《凯恩号兵变》(1951)即根据这些经历写成,小说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