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新闻)

中国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纸和印刷术都发源于中国,为报纸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出现了“邸报”,是地方政府驻京官邸为传达帝王诏书、任免官吏以及臣僚奏章等消息而手抄发布的册页式的原始官报。10世纪前后,出现了印刷的邸报,或称“朝报”或“京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不同于官报的私家“小报”,刊登邸报所没有的内容以至市井琐闻。这种小报在各个朝代都被当局禁止,但在私下广为流传。
中国近代报纸始于19世纪初叶,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先在马六甲等地,然后在中国沿海城市创办华文报刊,宣传基督教义、西方文明并介绍中国情况,力图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阅读兴趣。这种外国人办的报纸很快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仿效,一开始就带有政论报纸的色彩。清末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办了政论性报刊由沿海城市迅速向内地传播,从舆论上推动了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其中尤以梁启超的政论文章名震一时,对后来的中国报刊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报刊异军突起,在保皇与革命问题上与改良派报刊展开激烈论战,革命派报刊由于顺乎时代之潮流而占了上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主义者报刊勃起,虽不断遭到查禁,但仍改头换面继续出版。抗日战争前后,中共报刊继续发展。革命根据地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各自出版了大量报刊,并成立新通讯社和延安广播电台。在国民党统治区重庆、桂林等地,国民党报刊数量不少,与中共党报《新华日报》以及民主党派的报纸形成对峙局面。
1949以后,中国大陆新闻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减退。“文革”后迅速繁荣,到1990年报纸已达1486种,1991年又增至1600种,期发约8600万份,年发153亿份以上,期刊1991年达6500种,年发行量近20亿册。
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至台湾,台湾的新闻事业有所发展,由日本占领时代只剩下的1家日报增至数10家。1951年6月,台湾当局实行“报禁”。1951年至1960年,台湾的报纸一直固定为31家。1988年1月1日起,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报禁”,新闻机构大量涌现,至1989年6月报纸已达97家。当局核准的通讯社达153家,其中大多数是专业性的规模极小的供稿机构,核准的各种杂志3976家,广播电台33家,电视台3家。
中国广播事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南京政府,规模较小。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从首都到省市、地区和县均建立了广播电台或广播站,到1990年共有广播电台635座,广播站2525座。广播覆盖率占全国人口的74.7%,全国收音机拥有量25123万架。平均每百人22架。大陆电视事业从1958年起步,至1990年共有电视台510座,电视覆盖率79.4%,电视机拥有量18546万架,平均每百人16.2架。

为您推荐

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新闻)

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主管制定的只在本系统范围内必须统一执行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基本建设等的有关规定和指标。有的只有本系统才使用,如“省级电视中心建设规范”等部标准;有的因尚不成熟,先订..

开元杂报(新闻)

开元杂报:中国新闻史以至世界新闻史上都很有影响的一份古代报纸。许多中外新闻史专家对它作过广泛研究。据唐人孙樵所著《经纬集》卷三的《读开元杂报》载,该报“逐日条事,不立首末”,“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布于外者..

邸报(新闻)

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一种,通常指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在古代文献、古典小说和古代文人的著作中,它也被别称为邸钞、邸抄、阁钞、杂报、朝报、京报、钞报、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报或除目。邸报的邸起源于汉朝,是地方..

京报(新闻)

揭帖(新闻)

揭帖:唐代以后农民起义者向公众进行宣传的一种方式。最初,农民起义者只知道口头宣传,唐以后逐渐发展到文字宣传。他们经常在街市和公共场所散发预制的宣传品,当时称为“匿名帖子”。明末农民起义军利用揭帖进行宣传的..

敦煌进奏院状(新闻)

敦煌进奏院状: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所见一份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这份报纸是驻在敦煌一带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

京报报房(新闻)

京报报房:中国古代以编辑、印刷、发行《京报》为业的原始型的报社组织。创始于明末,发展于清代。据现存的清末的部分《京报》观察,当时报房主要有九家,为聚兴报房、公兴报房、集文报房、杜记报房等,其中有些经营几十年..